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全球伦理是由1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会议签署《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而引起世界关注的。然而我国除旅居海外的个别人士外,各宗教团体并未参与《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制定,因而对这一问题知之者甚少。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些简要的介绍,并探讨其与佛教伦理的关系。 最早关注全球伦理的是 宗教界人士 最早关注“全球伦理”的是德国汉斯·昆,是一位基督教神学家。在1989年,他提出各宗教之间应宣告一种“新的伦理上的共识”,并在1990年他撰写的《全球伦理》一书中综合阐述了他关于全球伦理的观点,受到世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缪斌 《求索》2007,(5):113-114
检察官职业道德表现为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两个方面。德性伦理是检察官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制度伦理是检察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入手。  相似文献   

3.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5.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也是一个民族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忧思不仅是他的戏剧,也是他的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挪威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发展经济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失衡在其具有象征品质的诗作"绒鸭"、"鸟与捕鸟人"和"一朵玫瑰"三首诗中得以反映。通过解读这三首诗中的自然意象所蕴含的生态伦理内涵,我们可以了解诗人超越其时代的生态思想:返回人与自然万物的原初关系,即二者和谐相处,共生共存。这种观点正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6.
周天庆 《求索》2007,(5):142-144
关注人的情感是传统儒家伦理体系的重要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儒家伦理体系的起点、伦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伦理追求等方面。儒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情感培植、体认、强化、疏导机制,强化了它的实践功能,并为人们安身立命确立了根据。  相似文献   

7.
生活伦理是以自然伦理实体—家庭为主体的"神的规律"的产物,但它却孕育了"人的规律"的伦理可能。生活伦理的合法性不仅是来自于非课题的伦常生活有效积习的自明性,还表现为生活伦理对家庭及一般社群的伦理奠基性。生活伦理维系了家庭秩序化,构成一般社群伦理的先决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的“伦理开新说”论评王泽应被推为现代新儒学一代宗师的唐君毅(1909—1978年)毕生以光大复兴民族伦理文化为职志,不仅于中国伦理文化有深湛的了解与研究,而且更具有真挚的同情与敬意.面对着近百年来中国伦理文化“花果飘零”的现状,他既忧心如焚,感...  相似文献   

9.
刘让新 《湖湘论坛》2007,20(2):50-52
科技活动的主体是科技人员,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问题,总是与科技人员形影相随.文章重点论述了科技人员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的伦理责任表现为:(一)科研选题、立项时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三)科技成果应用中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要增强伦理意识,履行相应的伦理责任,用科学良心支配自己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尹晓燕 《求索》2008,(3):106-108
艺术与伦理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们之问有着必然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与伦理有着相同的性质,艺术顺从于伦理道德,是伦理道德的形象化表现,并对伦理道德起着维系和巩固作用。另一方面,艺术与伦理道德有着不同的特点,艺术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伦理追求规范化与稳定性,艺术又常常对抗伦理道德,并在冲破既有伦理道德束缚的同时对伦理道德起着破坏与瓦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力  丁庆 《前沿》2008,(8):197-200
不同的音乐形式和内容都有着一定的伦理价值,这种伦理价值主要表现为,通过音乐教化、鉴赏所产生的精神沟通,有利于缓和人际交往的冲突并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护并尊重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意识的生成、发展和完善。音乐伦理价值产生的社会历史和音乐活动主体等因素。影响着音乐伦理价值的实现机制。探讨音乐的伦理价值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根畅 《求索》2012,(6):211-213
非正式组织群体成员以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联系的,其存在的基础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谋发展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伦理角色,形成了特有的伦理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伦理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在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既带来了伦理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伦理的问题与社会的激荡。对个体、社会、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伦理调控需从伦理文化调控、核心人物伦理控制、组织伦理调控、人性化主体伦理调控及伦理教育实践调控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精神,包括伦理精神。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正面论证阐述了新教伦理作为时代的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动力,阐述了个别社会形态中伦理精神与经济的关系,得出伦理精神是经济发展根本推动力的普遍性结论。韦伯看到了伦理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他把伦理精神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最终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但他启示我们应该重视伦理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精神因素对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该培养公民的…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主体,治理的成功与否与其伦理取向密切相关。政府治理伦理作为能够表现人类对未来或应有世界价值追求的综合性标准和尺度,能够有效推动政治伦理、行政伦理、技术伦理等在深层次的贯通融合,并通过对党的执政伦理的即时转化、国家治理文化的核心凝练和制度建构与演进的现实推动,逐渐成为推动新时代治理变革创新的内在依据。因此,以现实主义的平实视角剖析政府治理伦理的内涵、逻辑定位和时代价值,能够更加清晰地辨识和阐释我国政府治理伦理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并通过现代治理制度和机制等落实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论执政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党  谢峻峰 《求索》2007,(8):130-132
伦理实体是伦理精神与伦理制度的合一。执政的制度伦理是执政制度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与执政的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安排。执政的伦理精神只是主观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才可以在现实的执政活动中体现出来,现实的执政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必须经过伦理的反思才可以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杜承铭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术界深人探讨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探讨中,市场经济的伦理性质格外受到重视与关注。本文试图从经济伦理的角度论述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以期建构成合乎市场经济之本性的经济伦理秩序。在具体研究市场...  相似文献   

17.
岳彩 《探索与争鸣》2023,(11):183-191+196
数据化技术与身体融合的不断加深助推身体外部呈现、内部叙事与未来规划数据化,使主体在日常生活领域呈现为“虚拟人”,在关键应用领域表现为“智能人”,在社会交往领域显示为“数字真人”。身体数据化在为主体提供生活便利与治理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风险,使主体在数据凝视下产生认同危机,在数据干预下产生隐私焦虑,在数据与资本的合谋下走向审美异化。为此,必须坚持前置伦理与实践伦理相统一的伦理原则,构建问责与负责相结合的伦理责任,在技术善治中回归以人为本、以身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伦理学会年会暨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研讨会”于 2000年 8月在湖北通山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家学术科研机构的 30多名代表。此次会议围绕环境和科技伦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在环境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全球伦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科技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科技进步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在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民族地区发展伦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良影响的典型表现及其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困境的角度,提出了民族地区重构发展伦理的六个方面的构想,以推动民族地区在发展问题上走一条全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