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刻影响,因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方式、特点、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新兴政治参与方式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网络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时代特征,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因此,有必要构建网络监督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合理路径,使网络监督成为我国实现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网络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背景下如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如何应对、利用网络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探讨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信任、网络、规范社会资本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村的实地调查,可以发现社会资本缺失对农民政治参与各方面的制约,提出要通过发展农村社会资本的方式改善农民政治参与现状。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政治思想工作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对人类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个人和社会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如此迅猛的发展 ,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网络对高校政治思想的影响 ,并对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如何迎接挑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 ,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问题、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不强问题、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等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化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其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化问题形成原因的探析,最后从制度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机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社会法制环境、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研究解决对策,以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化问题,提升社会民主化水平,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组党结社是信息化时代秘密结社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具有政治诉求多元、组织发展隐秘、活动方式多变以及成员结构复杂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政治安全有着潜在的威胁和现实危害。分析其活动方式,把握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组党结社活动控制在有关职能部门的视线范围内,并依法打击其非法活动,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内安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或者说,网络反腐,是社会政治主体为了追求现代社会的核心政治价值,通过网络来揭露、曝光和追查各类腐败行为的活动。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比,它具有公开、快捷、透明、高效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的功能及双重效应,发挥其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消解其对社会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深度地参与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通过问卷调查和材料研究方式,从网络舆情视角阐释了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涵义及重要意义,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政治素质现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大学教育基本路径,旨在从新的视角把握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可以定罪的9种腐败行为,挪用公款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早有明确规定,但刑法规定比较抽象、概括,以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加以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