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2.
占广进 《党课》2012,(24):60-61
你有脸,我有脸,他有脸,造物主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张脸。但脸与脸不同,千人千面,千面无相肖。即便是孪生兄弟或姐妹,也有些微差别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不少传统民间艺术可谓“技艺精湛”、“博大精深”,其中川剧中的“变验”就堪称一绝。“变脸武生”在密集的鼓点敲击下,转头之间,转眼之际,“金佛脸”变成凶神恶煞的“钟馗脸”,随即又变成“亏心脸”、“财神脸”、“灵官脸”、“哼哈二将脸”、“鸳鸯脸”……14张脸有如走马灯般地变幻,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称奇。这种“变脸”留给人们的是美感,是艺术享受,而那“变脸之术”却是不能外露的,这或许也是川剧“变脸”的一种艺术魅力吧。现如今,某些混迹于“官场”的贪官也学会了“变脸术”,有的可以说已经深通此“道”,那“…  相似文献   

4.
段子     
《廉政瞭望》2014,(17):79-79
追了三条街,警察终于把小偷逼进了一条死胡同。在他掏出手铐时,小偷一脸落寞:“你追得如此执着,掏出来的为啥不是枝玫瑰?”娶了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倾家荡产。——老板,我在你们网店买的含羞草,怎么碰它它都不害羞地合上叶子呢?  相似文献   

5.
近来,成都军区举办新闻骨干培训班。讲课老师无一不列举西方新闻学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进行各家之说的辨析,以揭示究竟什么才是新闻的真谛。这里,我不敢再给新闻下什么定义,但对西方某些新闻学家的“狗咬人不是新闻”却产生了质疑。这质疑是由吾国吾民,此情此景中一些值得深思的事实引出的。  相似文献   

6.
谢新水 《探索》2023,(5):26-38
脸是人与人交往不可或缺的界面,因其不可遮蔽而被赋予了社会性,成为治理场域和治理工具。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权利的扩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脸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相继出现。在农业社会,基于血缘的脸是社会秩序建构的要素,历史上众多王朝将“刺脸”这种耻辱刑作为统治工具,以实现教育与惩罚功能。在工业社会,声光技术的发展促使脸实现了市场化,脸成为商品并产生交换价值,肖像权问题随之产生。随着数字社会来临,“刷脸”成为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刺脸”和“刷脸”都是“基于脸的治理”,其中,“刺脸”具有残暴性,其基础是王朝权力;“刷脸”治理突破了公私权力的边界,不仅政府将其作为治理工具,企业、社会组织、社区都利用“刷脸”来进行管理。“刷脸”场景泛化致使隐私泄密,个人的脸被别人“控制”和使用,一些企业还利用“刷脸”来牟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已经冲击了人类感知的极限,非法AI换脸技术带来了诸多反社会功能。一方面,利用非法AI换脸进行诈骗、传播色情,生成不雅视频损害他人声誉,既破坏了生活原则,又违背了社会道德;另一方面,利用非法AI换脸传播虚假新闻、影响司法公正和重大选举结果,破坏政治秩序、社...  相似文献   

7.
梦想成真——刘毅与他的“崇光”之路王慕科坐在刘毅的对面,细细琢磨着这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陌生是因为他与我想像中的科技实业家相差甚远;熟悉是他这张脸放在关中人群中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显得格外熟悉。刘毅给人的感觉是朴实、直率,还有些倔犟。刘毅说他做人做事喜...  相似文献   

8.
程玮 《当代党员》2009,(7):65-65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C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也一脸的崇拜。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发了财就气粗,升了官就不认人,便是一种可憎可厌的世相。对此,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篇中,一针见血地斥之为“一阔脸就变”。  相似文献   

10.
刘万奎,字振邦,绰号“刘快腿”,是一位传奇式的抗日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 刘万奎幼年就失去了父母,饱尝了人间疾苦,艰苦的生活境遇,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刘万奎17岁拜师学艺,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当时,土匪猖獗,黎民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刘万奎深感土匪不除,国无宁日。于是,他下决心弃农从军,立志剿匪,为民除害。25岁的刘万奎投奔宁安县保安总队。总队长白国安见他能言善辩,气度不凡,留他在宁安县保安总队当兵。不久,刘万奎被提升为江东花脸沟保安分队的分队长。 江东花脸沟,是土匪经常出没的…  相似文献   

11.
张琼珍 《党课》2013,(9):127-128
说真心话,按我这有点“俗”的思想,根本没想过去认真看一本一看名字便是一脸严肃的党刊。想象着那有如念经般说教的文字,便觉得头疼。想想本人也不在政坛上混,不看也罢,平时尽拣些小资小调的美文欣赏。  相似文献   

12.
周娟 《学习月刊》2013,(20):1-1
国庆前夕,笔者听到一老人抱怨说,一个月前,附近装了卫星干扰器.搞得电视一个台也收不到,到无线电管理处反映。人家说通信讯号不好归他管,电视信号不好要找广电局。老人说广电有线是一家的,要管不早管了?!算了,看不成就看不成!说着这话,老人却是一脸的委屈。  相似文献   

13.
男人女相     
相书上说,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相书上的话靠不靠谱不好说,我一个喜欢写作,也喜欢奇门遁术的朋友,自得了一本来路可疑的相书之后。尤其是看到相书上“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这句话之后,就像是中了魔障,早上第一件事便是揽镜自照,顾影自怜一番之后,发现自己胡子依旧如枪似戟.那张脸既不闭月羞花,也不沉鱼落雁,怅恨久之,  相似文献   

14.
薛峰 《党课》2010,(6):85-86
她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座豪华的宅邸里,父母都是当时显赫的贵族,可是她却长得矮小、丑陋,这使她从小性格就很文静、内向、甚至胆怯。她没有玩伴,整天只与小猫小狗在一起;她不敢照镜子,不喜欢自己的脸,眼睛太大,牙齿也不够整齐。  相似文献   

15.
伊尹 《党课》2011,(2):74-74
曾经认识一个疯女人.她头不梳,脸不洗,衣不整,只有手中的一个花布包袱是干净的。长大后才知道.她的疯是因为爱情。上世纪60年代,新婚后不久,丈夫就被送进了西北劳改农场,她打听到西北气候寒冷,便连夜素手抽针,赶做冬衣,千里迢迢赶到农场时,  相似文献   

16.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17.
一张倔然自信的脸,一张飘逸俊秀的脸,一张稚气未褪的脸,一张充满幻想的脸……当我们的摄像机镜头—一掠过这些被打捞起来的遇难者的遗像时,山峦垂样,河水呜咽,天地间霎时回荡着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抗洪抢险的英雄壮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章县这个时刻:1999年6月26日13时15分。就在这一刻,赫章县野马川镇的党员干部群众在生与死的面前,经受住了山洪暴发的严峻考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生命的壮丽乐章公元1999年6月25日晚9时许,夜雨一阵猛似一阵,沉重的雨点急促地从夜空倾泻下来。野马川河咆哮着一路袭卷着泥沙从326国道上的干…  相似文献   

18.
现在已经拿到赔偿金中的第一笔,虽说只有两万元,可心里感觉太不一样了。马廷新拿出一份国家赔偿决定书一脸释然。今年45岁的他是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20.
脸蛋和脸面     
寇研 《廉政瞭望》2013,(17):75-75
脸蛋和脸面,同属中国“脸文化”,表面看,说的都是有鼻子有眼五官齐全的正常人脸,但涵义大不同。脸蛋,很可能是一张年轻女性的脸,皮肤好,有弹性,有几分姿色,或略施薄粉,或浓妆艳抹。发一下“脸蛋”的读音,就会发现,这个原本与“但”同音的“蛋”,因为“脸”的缘故,携带了儿化音,没有说“鸡蛋”、“鸭蛋”时那种就事论事的正经,这个“脸蛋”显得风情、娇嗔,还有几分套近乎似的轻薄,比如“哟,看你这小脸蛋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