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诚信的法理基础与诚信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原则是否适用于行政法领域,曾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顺应时代发展和权利保护的要求,应把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政府活动领域。行政法上的政府诚信主要体现在行政信赖保护制度,其法理基础主要包括:合法预期与权力裁量、失信补偿与政府公责任、程序机制与信赖服从。建设诚信政府,必须培育权利,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明确主体,落实行政诚信责任;完善立法,使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诚信论坛”第二届年会于2005年7月8日至10日在江苏省吴江市隆重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及专家学者,畅谈经验感受、共讨诚信话题,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为呼应此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期特编发一组关于诚信的理论文章,以期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诚信”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改娥 《前沿》2004,(8):41-42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普遍失信的原因很多 ,但政府的信用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因此 ,要建立诚信社会 ,必须先建立诚信政府 ,从增进政府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入手 ,建立公务人员的信用档案 ,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使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定心盘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常锐  常永军 《长白学刊》2009,(3):151-152
诚信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要从推动传统诚信的现代转化、完善诚信的法律规范、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诚信道德建设、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促进诚信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着手,重筑我国“诚信长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羽 《岭南学刊》2008,(5):120-123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恪守信用。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缺陷。中西诚信文化的比较,旨在于努力促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规则诚信。现代诚信观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公民和法人的理性精神,而且是体现契约精神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6.
小议诚信     
蔡红东 《政策》2003,(8):50-50
诚信属于道德概念,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它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用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在传统伦理道德中,诚信是个老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圣贤之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童叟无欺"的经商伦理,千百年来都人所共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重提又是一个新话题。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诚信就是通行证,欺诈则是墓志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住、一个政府、一个城市可以拥有很多财富和荣誉,但假如缺少了"诚信"这一品牌,那将是一场灾难。可以说,诚信呼唤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7.
企业诚信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年,这个话题之所以有长盛不衰的热度,是因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不同时期,企业诚信有不同的内涵。我们说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法制制度,因而,在讨论企业诚信的时候,它的基本前提是在遵纪守法之后,在法律和制度无力和波及不到的方面,企业如何保持诚信。  相似文献   

8.
杜平 《同舟共进》2010,(10):22-24
所谓“社会诚信”,其实是一种秩序,遵守秩序就是诚信的,不遵守就是不诚信的。大家普遍感觉我们社会出了诚信问题,我想有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建东 《文明大观》2003,(10):34-34
坚守诚信意味着对通行社会规则的遵守,完善的诚信环境是一个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经济发展理论已经证实,良好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非正式制度中,诚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一项交易都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基础上的。诚信体系不健全,会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其一,为了交易,人们不得不花费资源来证明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刘欣 《人民论坛》2014,(6):161-16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成因,以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审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阐释了当前高校亟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全适合诚信观培育的方法论,从而保证诚信观教育的效能最佳化。  相似文献   

11.
柳涛 《乡音》2014,(11):25-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诚信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人们更注重追求利益的时候,反而忽略了自身道德建设。诸多的不诚信行为损害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信"为做人第一要义的道德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诚信缺失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我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加强和完善政府诚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广东省高校助学贷款利息未还款率不断飙升,在个别高校达到70%至80%,6年飙升13倍,有的高校面临被"停贷"风险。类似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大学生诚信问题成为尴尬的教育话题。影响大学生诚信形象的事儿不止这一种。  相似文献   

13.
一、政务诚信是企业、社会诚信的基石和表率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没有诚信政府,就不会有诚信的社会。政务诚信乃治国理政之本,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惟政务诚信是瞻。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政务没有公信力,信用体系缺少支撑环境,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举步维艰,民众、企业难免“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是一对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历史总是把诚实守信之人、之事置于其光辉的案头,也总是把见利忘义之人、之事钉在耻辱柱上。作为前进道路上的风向标,诚信义利观也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各类公共事件不时出现,起因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据爱德曼2009《信用度调查报告》关于"不同国家企业的信用度"排名中,总部设于中国的企业在20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二位,信任率仅为27%。这是很令人忧虑的。由于社会诚信缺失,不仅使公共事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严重影响执法效率,而且有些公共事件本身就是因为诚信缺失所致,成为公共事件发生和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诚信——和谐发展之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锡 《群众》2012,(12):77-78
诚信,顾名思义,即是诚实守信。一个社会和惜发展的状况与程度往往取决于社会诚信。没有诚信的社会往往是矛盾雨出乃至动荡的社会,也是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社会。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既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平衡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以政务诚信为先导,强化诚信建设的公信力。大力加强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依法行政为主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表率和先导作用,这是加快诚信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之举。为此,我们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建设为民亲商的“服务政府”、实干有为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和公正廉洁的“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18.
姚蕊 《思想工作》2008,(7):39-39
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多年来,包百大楼依靠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用诚信铸就了一块百姓信得过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9.
孙友平 《前沿》2013,(14):190-191
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讲诚信,重合约,积极践行岗位职责,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诚信缺失,出现了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制约了学生自己的有序生活,降低了高效就业的可能性,对高职高专院校声誉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应明确开展诚信就业教育的意义,查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搭建有效平台,探索有效途径,在学生中深入开展诚信就业教育,强化诚信就业意识,促进学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20.
胡章记 《当代广西》2005,(19):52-52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法则、共同的渴望和永恒的追求。诚信要求人们互相践诺、守约和守信。今天,我们提出诚信这个话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执政党要取信于民,必须讲诚信;一个企业要立足社会求发展,必须讲诚信;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讲诚信。同样道理,作为学校也要时时处处讲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