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尽管青少年酗酒犯罪现象呈下降的趋势,但酗酒对青少年犯罪的倾向性影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酗酒促使犯罪动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并多受到“情境”影响,犯罪目的非财产性指向明确,犯罪多具有暴力倾向,犯罪类型大多为滋事、抢劫和伤害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外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情况及其对我国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参考意义。全文分为:一、现代犯罪学的基本成果;二、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三、国外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四、我们应向国外现代犯罪学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的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司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青少年犯罪状况逐年恶化,意大利的青少年犯罪率呈现出北部高于中部及南部地区特点。意大利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状况相关,但更表现出与非法移民之间的联系。针对这种状况,在意大利,实施意大利模式的青少年司法,对青少年广泛适用恢复性司法,对治理青少年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效国。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青少年犯罪中,犯罪青少年对其实施犯罪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主观评价。评价的差异一方面受到犯罪人主体特征的影响,如犯罪人的年龄、性别及犯罪经历等,另一方面也受到犯罪实施过程的条件因素影响,如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手段的运用、犯罪工具的使用等。以上分析从多个侧面描述和揭示了青少年在犯罪进程中所特有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篯秀滨 《法制博览》2015,(1):157-158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减少青少年犯罪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形态、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节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哪些因素会在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国外多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其中,犯罪社会学派的研究者对社会因素的调查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其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学校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基于这些因素的预防干预研究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各国对研究和探索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非常重视,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我国,有关部门对治理青少年犯罪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乃至对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因此,对国外少年司法制度产生的理念、发展及与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和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研究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罪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类型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未来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都存在一些丞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罪犯数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开始有所缓慢回升,青少年罪犯占全国罪犯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反映青少年犯罪情况的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一犯罪数量和人口犯罪率。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而后者更能够反映青少年个体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危险程度。我们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和实务工作中更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同时重视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的变化。此外,从罪犯数量和人口犯罪率两个指标来看,未成年人与青年两个亚群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能笼而统之,需要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