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利率传导机制,对1996~2012年我国的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我国利率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不是很明显。利率缺乏弹性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利率的管制、利率的非弹性都使得市场供求信息不够准确,不能真正影响投资的决策,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岳喜伟 《发展论坛》2003,(10):44-45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演进建国以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以产品计划为核心,货币只是核算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是信贷收支、货币收支和资金结算的中心,基本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这一时期,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只有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中国经济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是直至1997年底,这一时期从总体上看,调控方式以直接调控为主,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因此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传导还主要是依靠信用渠道,但是这一时期的后半段即从1992年开始,中国金融市场获得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传导已经呈现…  相似文献   

3.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定。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人民银行应建立“多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一、明确金融稳定目标,创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为实现金融稳定奠定基础。一是明确我国金融稳定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 近些年来,应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的.总体看,货币供应不但不紧,而且比较宽松.但社会投资增长始终不够理想,也就是说,用人民币降息拉动内需,刺激投资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魏进高 《探索》2005,(4):99-102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推行了一系列积极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在积极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得以快速增长。但GDP的增长率却较低,两者之间形成较大反差。本文比较全面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疲软的成因,并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对于增强经济稳定性、加大政策作用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价格稳定、金融稳定、杠杆稳定三者之间寻求平衡。"新三元悖论"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空间受限、传导路径不畅、反应功能减退等困境。为此,我国货币政策转型应考虑经济周期、金融周期、风险传染环节和不确定性策略等因素,围绕简化货币政策目标、合理搭配政策工具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来展开。  相似文献   

7.
马正兵  倪克勤 《探索》2008,(1):84-88
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消费、投资、净出口需求的传导效应存在差异.汇率渡动对利率的传导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的投资渠道产生传导效应,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净出口传导渠道中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向汇率的单向传递.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需求传导中的效应总体上较弱,这一方面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另一方面又为渐进式、有重点的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一向被认为有效性较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传导渠道不畅通,而这又与我国特殊的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有关.我国的地方政府有着较为强烈的投资冲动,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均有利率敏感性低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度过高等原因也导致其行为扭曲了货币政策的效果.这些市场主体不规范的行为有着相似的体制性原因,应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当前货币信贷及金融市场运行形势 200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同时稳步推动金融企业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符合预期的调控方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金融市场传导机制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融资功能外,它还具有政策功能,即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市场条件的功能。由于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因此也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基础。 中央银行降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再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增  相似文献   

11.
货币信贷:保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政府工作报告: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解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  相似文献   

12.
陈柳钦  王金柱 《求实》2002,(7):29-31
本文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主要是机构活力不足、金融经济结构不对称、微观经济主体引致需求不足和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针对这些 ,笔者认为可从再造微观基础、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协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 ,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创造宏观、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多次成功地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应用中主要存在工具的选择单一、缺乏"松紧"搭配的政策组合实践、财政和金融部门配合的步调不够一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位等问题。应采取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加强国债管理,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财政和银行的配合机制等措施,做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切实提高我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中旬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波及全球,主要取决于通过什么传导机制扩散到全球。本文从贸易、投资两种传导机制探讨了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原因。从贸易方面来看,金融危机通过受影响国进口量减少,进而出口国出口量减少,出口企业裁员,减少原材料需求,人员大量失业,最终导致出口国整个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经济衰退;从投资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都不得不减少对外投资甚至撤资,致使我国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直接影响了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以及外商在我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操作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操作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货币政策还不得不在必要时倚重于直接控制,而直接控制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各种货币政策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该有所分工,发挥不同政策工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功能优势.同时,必须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才能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区域化差异的直接表现为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统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前提下,央行可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采取有所区分的政策措施,增强货币政策在不发达地区的有效性,促使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构造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基准利率为引导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一个普遍公认的连续性的市场基准利率,有利于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文章从基准利率的概念及基准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后充当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中,分析出基准利率所需具备的特征,并以此分析我国众多利率是否具备充当基准利率的基础,选择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利率,并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亟需政治意识形态的科学传导。政治传导包括政治传播、政治引导、政治倾向和政治整合等多重涵义,是导向的政治传播和政治传播的导向的有机结合。政治传导的主体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系统、社会媒介系统和学校教育系统,三者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以学校教育为例,具体讨论了政治传导的机制,分析了语境和环境对政治传导的作用,并对政治传导媒介系统的改革与整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IS -LM模型IS曲线和LM曲线分别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下面运用IS -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一 )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1、财政政策的作用过程及传导机制。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和税收的变动来直接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一系措施。其目的在于 :通货紧缩、需求不足时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上升 ;通货膨胀、需求过旺时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压缩总需求。下面用图 1说明财政政策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出台及其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竹 《理论学刊》2005,(8):23-25
"双稳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实施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谢幕.正确认识、理解新一轮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科学地把握政策的定位与配合,是我国未来几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对"积极"和"稳健"政策重新认识的前提下,"双稳健"政策应以货币政策为主,合理地选择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的作用方向,形成财政货币政策密切配合、相机抉择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