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国后,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即为《婚姻法》,其意义在于将婚姻制度作为打破传统的缺口,实现重塑群众思想和整合社会的目的。通过对个案县贯彻婚姻法运动过程的系统考察,详细了解党和国家如何利用妇联等组织进行宣传和动员。妇联以党组织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的围绕婚姻法动员和发动群众,重塑农民的意识形态,使婚姻法逐步通达乡村社会,重构农村的婚姻家庭、社会结构和网络与关系,将缺乏政治意识的妇女整合到国家体系,建构起她们的国家观念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历史范畴,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同社会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同步进行而不能分开的。不同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各有其特点,并无固定的模式。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国家,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却有根本  相似文献   

3.
改革三十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由革命型政党向建设型政党转变的过程中,党驾驭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改革的基础性地位逐渐凸现出来,基于此,党管理国家与社会的领导方式上发生了策略性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也由原来的一元主义模式向合作主义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各国政治的普遍现象.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以及新技术的发明,政党以往所赖以存在的阶级、阶层等社会基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党组织形态及活动方式、目的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民主政治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政治共识,现代的政党不仅仅作为竞选和执政的工具来获取国家权力,还在政党发展的实践空间中自觉赋予其代表人类共同体公平和正义的规范性价值.通过对政党正义产生的历史可能性、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政党正义的理论追问,从而揭示和提出了政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价值取向,即政党正义的必然性、理论内涵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政党的各种解释揭示了西方政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但是忽视了政党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将政党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政党形成的基础是阶级,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条件。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欧美向世界其它国家逐步扩展,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利益聚集、表达和协调,培养和输送政治精英,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组织、监督政府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稳定,参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视域中的政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克峰 《理论学刊》2007,1(5):86-90
本文梳理了中、英、美等国的政党概念,论证了政党的定义在不同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外延。而我们自己关于政党的概念,没有注意到我们党在建国前后所发生的政党的作用或功能的变化。甚至在十六大我们明确提出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分以后,政治学界依旧未能与时俱进地给出描述今天政党特质的概念。本文尝试回答了政党在今天应该是代表一定(一个或几个)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协力竞取政治权力和职位以实现社会正义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地方自治"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扞格而归于失败,复兴"保甲制"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基层再造道路;"政党下乡"所运用的组织化动员治理技术,在满足农民土地诉求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主体价值感,进而生发对中共的组织认同感。文章深入考察了中共在革命时期"组织起来"的具体程式以及主政初期依此程式完成基层"民主建政"的历史过程,指出在近代中国所有社会阶级都虚弱的情形下,"组织起来"是社会整合与基层再造的必然选择,同时内蕴基层社会动能不足的治理困境。目前正在施行的基层社会"再组织化"治理策略,需要直面并破解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8.
刘学坤 《求实》2012,(8):86-89
科技下乡正充当着农村的现代性叙事的新剧情,科技渴望与科技下乡在历史的节点上构成了因果关系。科技不仅是一项农村经济再造运动,而且是教育改变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实践,科学技术改写着农民对于生活理想的期待和他们关于生存时空的未来憧憬。农村的现代性想象、意识形态建设的转向、教育的城市立场和农民文化的乡土性是科技下乡的重要实践语境。实现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技术化塑造,塑造农民的新世界观,培育农民理性以及实现农村积极的社会动员是科技下乡的最重要的教育功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和发挥功能的客观规律。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对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统治阶级总是通过构建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体系,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在还没有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之前,这些规律必然发生作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也需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那么这些意识形态的规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必须自觉加以运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运用意识形态生成、发展和发挥功能的原理,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华坪县石龙坝乡党委坚持以了解农民、尊重农民、教育农民、感化农民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层层签订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以村队为单位,以农户为基础,一把手坚持"两手抓",开展了深入细致、认真务实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深入开展"四下乡,四入户"活动,即:理论下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理论工作者入户,科技员1人户,文化工作者入户,普法员入户,使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群众参与意识增强,收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理论进家,理论工作者入户,使农民树立了改革发展的新观念。近年来,全乡依托乡党校这块阵地,因地因村制宜,采取巡回理论培训等形式,培训农村理论宣传员605人(次),他们和专业理论干部、宣传干部组成宣传组,每人联系15家农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考察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的重要切口.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乡村治理的过程演进,始终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框架内展开,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动.以改革开放为时间标识,可以将这个由现代化催动的历史进程分成前后延承的两大时段:前一时段侧重于解决国家政权建设的时代命题,并呈现为从政党下乡局部实践到总体治理逐步打造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论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及其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是指政党这样一种政治集团所具有的先进性特征,是一个政党能够走在社会发展前列、带领社会前进并为全社会作出榜样和表率的性质、素养和能力。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在于"站在时代前列"。站在时代前列,在先进的政党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和性质中,在党的先进性所展示的一系列性能、性状中,最为根本,最为重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时代性、创新性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所谓政治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政治制度,二是政治权力,三是政治意识。政治制度资源配置的关键是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政治权力资源配置的要害是解决由于权力的二重性而带来的权力腐败现象。政治意识资源配置的核心任务是深入改造社会成员的小生产政治心理,提升人们的现代民主政治素质。而要切实实现以上三方面政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必须把工人阶级执政党自身政治文明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注重制度建党,推进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隔。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应当以当下后乡土的现实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理论与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党校教育、国家干预和勤奋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绿党的兴起是当代政党政治的新现象,是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其产生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变革之中。绿党以“生态优先”为基础构建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和政治主张,代表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利益。绿党的政治运作是一种民主政治创新,对其他政党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党的建设有多方面的、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们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党同志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每一名党员必须牢牢把握这些政治观点,从而提高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8.
许晓 《求实》2020,(1):62-73,M0005
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视域内,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寻求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均衡互动。参照社会整合的分析框架以及X村的调研材料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驱动下,历经深层次的社会改造和全方位的市场洗礼之后,当前的乡村社会同时出现了由传统宗族萎缩和村级组织涣散诱发的组织断裂问题、由伦理原则变迁和公共文化式微诱发的文化断裂问题以及由乡绅消亡和精英虚化诱发的精英断裂问题。面对缺乏有机统一性的断裂社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有效重整村庄社会入手,依循重建组织资源、复兴公共文化、强化精英供给的实践路径,筑牢与国家正向互动的社会基础,从而使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达成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使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组织设置和资源配置、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群众和整合社会等方面都面临新课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需要形成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和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党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严肃的政治纪律和根本的政治责任来认识,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与贯彻十八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要以党章为指导,开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