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对华贸易的大门,与中国直接建立贸易联系。当时的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荷兰殖民者在达不到直接通商的目的时,则在福建沿海一带实行海盗式的掠夺,开先后占据我国的澎湖岛和台湾南部,设立贸易据点,把中国商品贩运到日本、欧洲等地,以攫取暴利。(一)荷兰殖民者对中国生丝产生兴趣是开始于1603年。当年2月25日,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长希姆斯柯克在…  相似文献   

2.
外国人觊觎台湾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寻求与中国通商之根据地,就曾派兵舰进驻澎湖。1626年西班牙人也派舰占据基隆港。早期殖民者竞相在台湾寻求立足点,扩张殖民地,垄断海上贸易,并试图向东方传播天主教。1858年,清廷与英、法、美、俄签定了天津条约后,福建之台湾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他们在台湾的活动主要有三大方面:外交方面,以领事制度的设立与发展为代表;经济方面,以台湾海关被外国人操纵为代表,同时包括采矿、铁路诸方面的经营;文化传播与冲突方面,以外国教会在台湾的…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在欧洲航海国家大举向东方殖民扩张的进程中,地处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交叉点的我国领土台湾成为新兴海权代表荷兰觊觎的对象。荷兰凭借强大海上实力趁机侵占台湾并构建起庞大的远东殖民贸易网络,将台湾作为拓展贸易和建立远东霸权的重要据点,自此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不断卷入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4.
再论闽台是统一的文化区域徐晓望福建与台湾是否统一的文化区域?现今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殖民主义者的长期统治,近44年来在与大陆隔绝的环境中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台湾...  相似文献   

5.
东山商贸口岸及其对台通商贸易连心豪“东山在环海中,为闽南之屏藩。台湾、澎湖隔海东望,如在几席间。①”东山陆桥作为古人类由祖国大陆迁徒台湾的通道,是连接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纽带。明清以来,东山以其优越的港口地理优势,一直与台湾保持着密切的通商贸易关系。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海神信仰渊源于祖国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朗 《台湾研究》2001,(2):67-71,77
数百年来,台湾民众信奉的海神主要有:妈祖、玄武、倪圣公和水仙尊王等。 台湾地区最早的海神庙是澎湖妈宫澳(今马公镇)的妈祖宫。它是“澎湖岛最古之寺庙,赤为全台湾最古之妈祖庙。虽有北港与台南二庙,当以此庙为总本山庙”。自从明朝(或说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仰是当今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其神庙与信众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民间信仰之上,这从大甲镇澜宫的每年声势浩大的绕境游行和北港朝天宫旺盛的香火中可见一斑。实际上,妈祖信仰在台湾广为传播并非始自今天,据尹士假《台湾志略》的记载,早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妈祖就与关帝、大道公等同为台湾“灵异最著而为民所咸奉”的神明。至嘉庆年间,妈祖神庙已遍布台湾各地,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记载:“天后庙祀,所在多有。官建者尚有鹿耳门庙;康熙五十八年,文武官公建,经历王士劾董其事。今总镇爱新泰重修。又,道署、府同知署皆有庙。其附郭者,如镇北坊水仔尾,俗呼小妈祖宫;则始初庙祀也。  相似文献   

8.
1662年。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就对荷兰人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台湾的原住民和汉人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祖祖辈辈共同开发拓殖这个宝岛,使炎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中华文化在此生根发展。他们有着反抗异族侵略、坚守民族精神的光荣传统,“先民为了克复旧地,尝尽艰辛,抛头颅,洒热血,不断地与异族作生死之搏斗,因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早期,中国向西方渐渐打开门户,很快,美国商人、传教士和其欧洲同伴开始涌入中国沿海港口和内陆河流扩展贸易和发展基督教信徒。1844年的《望厦条约》中,中国政府不仅给予了美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而且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人还获得了“司法治外权”。十年之内,美国军舰已经开始使用中国沿海的港口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并偶尔从在上海新建的美国“租界”访问长江上的港口。为了在远东建立更加持久的“存在”,内战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一个多族群组成的地区,可粗分为原住民、闽南人、客家人及二战后来台的被统称为外省人的四大族群。闽南人目前为台湾人数最多的族群,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客家人占18.1%;外省人占9.9%。目前台湾人口的年龄构成情况为:0—14岁:16.62%;15—64岁:72.85%;65岁以上:10.53%。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占领。永历十五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经过八个月的激烈战斗,荷兰总督终于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美式幽默     
妙品 《法制博览》2009,(12):33-33
飞往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班机即将抵达目的地了,广播中传来机长的声音:“拉斯维加斯快到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也请系好您的钱包。”令人忍俊不禁。一位警官从前是商人,有人问他做生意和当警察有何不同。他回答说:“最大的区别是:做生意,顾客总是对的;当警察,顾客总是错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范士明在中国历史上,外部势力觊觎台湾并进而乘虚而入曾三度掀起高潮,每一次都引起台湾地位的变化。第一阶段出现在17世纪,日本、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对台湾进行骚扰和入侵,其中荷兰殖民者还对台湾进行了38年的统治(1623...  相似文献   

16.
中原与闽台在历史上有着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至今,全台湾人中汉族占98%,其中80%是由福建去台湾的中原“河洛人”。而台湾的中原“河洛郎”,主要是在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响应黄巢起义,由河南“光州固始”起兵,进入福建。迁徙到福建的中原“河洛郎”,部分又从闽南渡海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历史上因地缘相近、血缘相通而建立了密切的文化联系与经济往来。宋元时期开始,两地就有行政上的从属关系。光绪14年(1888)台湾正式建省,与福建省分治,台湾在行政上归属福建管辖至少有500—600年之久。台湾正式成为福建所辖府治也有200多年。无论是台湾建省以前还是以后,当地的货币铸造、印制、发行、流通与管理,均与福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明清两朝台湾货币的变迁来探寻两岸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化的发展与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台湾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交流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关台湾居民的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三国志·孙权传》中。孙权于公元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甲万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在其2、30年后,吴丹阳太守沈莹写了《临海水土志》(今浙江宁海),从所叙述来州的方位以及气候、地形看,可以肯定夷州就是今日的台湾,夷州居民的生活、生活情况也可与后来的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形态相印证。夷州人居山,“各号为王”;“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居民兼行农耕与渔猎;“用鹿貉矛以战斗,磨青石以作矢镞、刃、斧,…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台湾贸易政策及其影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于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台湾作为WTO成员,必须积极调整其贸易及其相关政策,减少、消除贸易与投资的障碍,进一步开放市场,在WTO的国际经贸规范下进行公平的经济竞争。现在5年过去了,台湾总体贸易政策调整情况如何?台湾长期实行的限制性两岸贸易政策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问题刍议高群服台湾与日本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台湾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问题一直是台湾多年来急于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近年来台湾当局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前“经济部长”江丙坤曾无奈的表示:“要解决台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