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条件.实现利益和谐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共同富裕,统筹兼顾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分化出来的社会力量,是传统利益链条上部分新渗出物结晶的政治反映.利益的两重性特点决定了新社会阶层的两重性及其被传统政治系统兼容的复杂性.现阶段党和政府应对这股力量应该遵循利益和谐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则为最终实现这一原则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求实》2006,2(3):55-58
协调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利益的急剧分化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从提高利益对象有效供给的水平、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强化制度协调在利益协调中的基础性功能、完善利益的表达机制、坚持公正平等有序的原则等五个方面入手,协调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其利益主体自身利益的实现,都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利益对称原则,利益对称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贯彻这个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内涵应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我国现阶段强弱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失衡现象日益凸现,部分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已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各级政府必须把社会公平度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现身心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主要针对个人而言,体现着人的内在需求合理与外在诉求适度的一致,是作为人的物质存在的身体与精神存在的心灵和谐统一、良性互动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身心和谐既要强化人的内在修养和培育积极平和的心态,又要通过社会的利益协调和心理教育机制加以引导,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益协调是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党围绕其政治目标履行利益协调职能,是维持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履行利益协调职能,遵循公平、效率、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原则;其目标是社会和谐以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之中。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悬殊是我党履行利益协调职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多元利益博弈的合理格局尚未形成。着眼于政党政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共产党应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在履行利益协调职能中的作用;国家—社会的力量平衡是履行利益协调职能的原则、方向和突破口;制度化是履行利益协调职能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和谐关系的基本理论,对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和谐进行了探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基础和机制;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原则和目标;利益关系协调和法制建设是利益关系和谐的主要途径和保障;利益表达和利益保障是利益关系和谐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这一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利益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祥莺  何小平 《求实》2005,(9):5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原则,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环境公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生态伦理原则,当前的关键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实现利益和谐、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重要内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占有是教师和行政人员两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利益和谐的重要前提,因而整合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思维、实践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章  李志江 《唯实》2010,(8):71-78
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以及由此而承载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统一还是矛盾对立的直接表现者。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否做到科学合理即人的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尺度,就成为实现社会和谐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孟轲 《兵团党校学报》2008,111(2):37-40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探索构建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人人向往的“局部”和谐社会。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有利机遇,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充分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生存方式的形成,人类共同利益的生成,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要相应地丰富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人类大我”为原则,以全球为基点,体现国际间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内涵和多重特征,但只有实现利益协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与人的和谐,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社会才能真正和谐。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其他国家和政党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达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的一切实践和工作都要以人的利益和需求为着眼点。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一个企业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应善待员工,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注重员工不断成长;应善待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利益,在服务中增加客户价值;应奉献社会,关爱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关心社会中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人自身的协调与和谐是社会其他要素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征程中,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基本立足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人人都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原则,不断开拓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加强社会管理的经验主要是: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思想情绪的稳定与和谐;重塑社会价值体系,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经济形势的稳定与和谐;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政治局势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胡建华 《求实》2006,1(Z1):184-186
梅州是地处粤东北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构建和谐梅州,关键是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而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清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关系中重大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把握协调利益关系的客观规律,找到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方法,把梅州建设成为一个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新梅州。一、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梅州的关键人类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实质是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构建和谐梅州,就必须从研究分析利益关系以及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梅州的关系入手,认清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