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党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评述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学史,是研究中共党史学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一门历史学科.它既应归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共党史学的"基础学科"和"辅助学科".本文试从梳理这门学科的学术史历程入手,对中共党史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考察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学科今后的努力方向,即党史学界的重视;积极开展党史学史研究评论;构建中共党史学史学科体系,来展望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仲清主编的《中共党史学概论》在中共建党70周年前夕问世,填补了中共党史学概论学科的空白,标志着这一学科体系初步建立.《概论》对中共党史学科及中共党史学科组成体系诸学科的理论问题作了研究、论述,然遗憾的是唯独没有对中共党史学概论本身的理论问题作全面的研究.以下不揣愚陋,就中共党史学概论的一些理论问题谈谈自已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成为《中共党史学概论》的一个小小的补充;也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以便推动这门新兴学科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二、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建设。任何一门学科得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具备完善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由于党史学科与历史学的其他学科相比,形成时间短,学科理论建设相对比较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在对中共党史文献及中共党史文献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学科概念 中共党史文献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什么是中共党史文献?按照当代文献学的理论,它的定义是:记录有中共党史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这就是说中共党史文献不只是局限于印刷型、手写型的文献,也包括了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视听型文献等(关于党史文献的其他众多理论问题,拟另文专论)。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史是一门带有较强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科性质认识的一个带有根本转变的标志 ,因为在此之前 ,党史学科只被看做一门政治理论课 ,而不是被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 ,学界从史学理论的高度 ,对党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展开了讨论 ,其学术成果表明了该领域研究状况已有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 ,要使中共党史学理论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本学科特点的理论与方法 ,还必须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共党史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纯粹修辞意义上的话语策略与表达技巧,实质涉及学科话语形态与中共历史这一实体内容的本质联系。当前语境下构建中共党史学科话语体系,首要的问题是重返党史学科的历史学意义追问,开启变革中共历史研究取向与学科话语体系的可能;同时需要处理好党史学科阐释体系的凝练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关系,区别党史学科与中共政治理论在术语、符号运用上的不同风格,妥善融合其它理论学科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中共党史学研究专家张静如,思想活跃、敏锐。他多年来一直在为深化和改进党史研究而努力,尤其是在党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方面。本文拟就他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评,以见之于党史界同仁。一、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性质问题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80年代初期以来,党史学界围绕着党史学的性质问题曾有过争论。有人认为党史学是一门马列主义理论实践学科。也有人主张党史学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综合。张静如认为党史学是历史科学。他认为人们把党史学的性质看作是马…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法理学教程》的重要意义 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在法学体系中它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说,法理学研究对一切社会的法都适用的基本理论。因此,法理学是法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形态,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法理学以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为基础材料,同时它更对其他法学分支学科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学好法理学对于整个法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理学是学习法学的入门向导。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学的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这些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概括了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各个法学分支学科的基本命题。因此,法理学勾勒出了法学体系的大概脉络和宏观框架。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法学学科的全局把握,也会为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史学史是中共党史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 ,随着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的重视 ,党史史学史的研究也有了进展 ,但总的来看 ,这方面研究还是刚刚起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周一平的新著《中共党史史学史》 ,使党史史学史研究在新世纪有了很大发展。一、明确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研究 ,是中共党史研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重点研究的对象内容有 :(1)史家 ,即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2)史…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是什么学科,从而党史刊物是什么性质的刊物?这是一个似乎简单然而须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中共党史在各类学校中都属于政治课程,或属于马列主义理论的一门基本课程.在图书馆中,中共党史的书刊是分类在政治类图书.政党既然是从事政治活动的,政党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但在学科建设的依托上、学科研究的内容上、学科研究的态度上、学科研究的实践性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今后应当加强中共党史学科队伍建设,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丰富党史学科研究的内容,加强党史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重视党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为了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和繁荣,1988年8月21日至24日,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在山西太原联合召开了“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讨会”。会议由著名学者、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廖盖隆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王仲清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但在学科建设的依托上、学科研究的内容上、学科研究的态度上、学科研究的实践性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今后应当加强中共党史学科队伍建设,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丰富党史学科研究的内容,加强党史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重视党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党史学史研究,是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张静如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主编的专著和发表的中共党史学史研究论文,促使中共党史学史学科得以确立与完善。张先生对中共党史学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阐释,并从多方面对中共党史学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问题作出理论上的重要思索。这为深化中共党史学史研究开辟了途径,也为加强其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成为新时期以来的显学之一,然而由于在学科定位、价值取向及研究的范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使中共党史研究在实践上出现多种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文章在分析当前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内的三种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原则是促进党史研究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必须解决好中共党史学科的理论建设、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及课程设置、中共党史的研究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取得了众多成就,学科理论建设的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回顾30余年来中共党史学科发展所取得的理论成就,我们会发现其中是有着内在的学术发展理路的,其进步并非杂乱无章地盲目推进,而是理论更新的渐滋渐长。对这个问题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共党史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何种突破,目前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这也是对一代代党史学人不断努力的肯定和追记。  相似文献   

18.
胡华(1921~1987),原名胡家骅,我国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推动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中共党史研究原则、中共党史研究方法、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特点四个方面,对胡华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9.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的故事,关键在中共党史学科的创新发展。“学科”是知识生产现代化、专业化与规模化的产物,既担负着知识社会化的教育功能,也是制度化实施知识创新的现代形态。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建基于某一认识领域的学科化过程。众所周知,党史研究一直以来面临学科性质、学科归属、学科理论等方面的广泛争议,严重制约着党史研究资政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往相关探讨主要聚焦于政治层面的学科功能、制度层面的学科划分与实践层面的学科困境,对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研究最为薄弱,而学科建设理论是党史学科化实践的逻辑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命题,对于探讨新时代党史学科建设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华是中共党史学科拨乱反正的先驱者之一,为中共党史学科的拨乱反正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非凡的理论勇气撰写了《到粤、湘、赣、闽、浙、沪五省一市考察学习的初步汇报》;二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闯中共党史研究"禁区",对一些重要的中共党史人物和史事,还原真实历史;三是主编了大型中共党史人物传记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1—50卷),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