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平等作为内在价值取向的公民身份理论,其核心要素——权利与其情感要素——认同存在着维系论意义上的对应关系,而美国乡镇精神的实质是对于乡镇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究其原因是公民权利由于受到保障而产生自尊感、政治权利实现而产生自豪感、社会权利实现而催生归属感。成功的自治应该以人为本位,并非基于集体本位而剥夺个人权利,忽视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3.
消除社会排斥和实现良好的公共治理需要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我国公民身份受到城乡二元格局、单位制度、职业身份等垄断与特权的制度安排。需要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建立与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与程序,还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和公民教育,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责任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公共领域密切相关,公共领域是介于公共权威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活动领域,公共领域在于生活领域的公共性,是公开的社会领域,它是公民培养公民能力,表达公民诉求的场所,成熟而完善的公共领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它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我国公民的社会权利是建立在身份、职业、收入等基础上,社会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政策保障。要从政策层面做出改革与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7.
权利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寻找他们的权利,正是公民的相关诉求使媒体走入公共领域并于此域中形成公共舆论。公共舆论作为公民政治权利之一是宪法和法律确定、赋予并加以保护的,其存在对发挥警察权力的功效有着积极的作用。权利和权力理论是政治学的重要理论,而警察权力与公共舆论正是这一理论的外化。警察权力面对公共舆论应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联合国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精神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协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刑事司法"与"和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关联.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公民个人权利有保障、国家权力受约束、社会秩序井然、刑事司法公正得到实现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政治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取得稳定发展的同时,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权利问题开始成为主要矛盾。西方主要的三派政治理论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解决少数群体文化权利问题,其中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提出少数民族自治来实现公民权利平等的社会正义理论。但是这些主张与国家普遍公民权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到自由民主价值和政治制度稳定。因此,自由主义的民族政治理论只有进一步地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民族国家的一元文化要求与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利和公民文化权利和睦相处才能真正解决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权,就是人们应当平等地享有的权利.人权首先是人们的生存权,同时包括人身自由、民主权利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①"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教科书的篡改是其实行愚民政策、推行文化侵略的重要之举。日本侵略者铁蹄所到之处收缴焚毁一切具有爱国思想及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教科书,同时处心积虑地在中国教科书上动脑筋,做手脚,先是对原先国民政府审定的官方教科书进行删节;其血腥统治稍稍稳固后,即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教科书,毒害中国青少年。从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教科书的删节到日本右翼势力新编的教科书,其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纪检监察证据转化为司法证据的基础是两者的共性。纪检监察证据向司法证据转化有利于固定证据、防止翻供和提高诉讼效率等。纪检监察证据向司法证据转化应遵循全面转化规则、最佳证据规则、非法纪检监察证据排除规则和自由裁量规则。  相似文献   

16.
犯罪与侦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者的发展是互动的结果。“行动导致反行动”。侦查活动是侦查主体与犯罪行为人之间试探与反试探 ,调查与反调查、查证与反查证、揭露与反揭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可定义为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完善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路径对开展有效的政府绩效考核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的认证标准与规则是当前我国审判实践中亟需加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提出证人证言的认证标准即合法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关联性标准,并分别作了深入阐述,同时设计了相应的认证规则.文章指出,作为定案根据的证人证言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也在时代变化中得到了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创立了关于革命的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创立了关于建设的理论。从而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化、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效”的领导模式。关心人、关心生产和关心组织环境三者之间的最优组合就是有效领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