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大别山地区安徽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省主席、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消极杭日,积极反共反人民,镇压抗日、民主、进步活动。中共立煌市委对大别山地区形势的恶化作了正确分析,当机立断,决定将立煌地区的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迅速转移,撤退回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立煌的广西学生军奉命分两路撤退,一路撤往皖东,一路撤往皖北新四军根据地。我是撤退到皖北的,一起撤退的有12人。我们以“三·八”节劳军名义离开立煌,经一星期急行军,全体人员平安到达新四军第六支队。 充满激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1940年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我经受过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当时我任太岳军区霍县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大队长韩济生率部叛变,将我武装扣押,经过七天七夜的激烈斗争,胜利归队。 1939年,阎锡山发动反革命“十二月政变”进攻山西新军,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到1941年2月,国民党悍然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即“皓电”),对我党我军大肆造谣诬蔑,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彭、叶、项(英)电复何、白,驳斥了国民党的荒谬命令和对我党我军的诬蔑,同时表示,为了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北。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各敌后根据地先后进入抗日战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一颗爱情的种子在罗瑞卿和郝治平之间萌生。  相似文献   

5.
高树勋原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八军军长。新八军原系国民党冯玉祥的西北军。多年来,他们备受蒋介石及其嫡系的歧视和排挤,与蒋介石矛盾甚深。抗日战争时期,新八军驻地在冀南、豫北和鲁西一带。抗日战争初期,经过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对高树勋部的争取工作,高树勋部为抗日作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和八路军有过合作的历史。但在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压迫下,又转向亲日、反共。八路军仍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1941年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后,高树勋部又侵入我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当年1…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6,(4):31-31
1940年3月以后,国民党将反共摩擦中心移向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  相似文献   

7.
史载,1952年6月13日,美蒋向四川黑水空投特务得逞。国民党军104师师长傅秉勋与黑水大头人苏永和纠集万余人发动叛乱,建立“黑水反共反攻基地”。同年6月上旬,西南军区急调11个步兵团等2万余部队武装进剿黑水。  相似文献   

8.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中国的政治中心从武汉移到重庆,自此,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以反共为中心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自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三次反共高潮,同时调动了张群、宋美龄等四出活动,拉拢中间党派,图谋从政治上孤立共产党。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也把他们的军事力量主要放在对解放区的清乡、扫荡方面。这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国民党在积极反共的同时,对中华…  相似文献   

9.
1950年4月至1951年12月,台湾国民党“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莆仙纵队”特务陈超凡,曾先后5次率小股武装特务从海上潜入福建省莆田县沿海一带,进行发展组织。搜集情报、武装袭扰等破坏活动。1955年3月对日,陈超凡又率小股武装特务乘船在莆田县嵌头乡青坑澳潜入,晋江专区公安处及时获得情报,在沿海第一线撒下天罗地网,这伙武装特务登陆后寸步难行,于3月22日晚仓皇下海逃窜。3月24日凌晨3点,在晋江县石湖乡海面被当地机智勇敢的民兵全部擒获。发现敌情迅速布控1955年3月ZO日上午Ic时,莆田县公安局政保股林股长匆匆向李局长报告:刚才…  相似文献   

10.
钟来全 《传承》2013,(4):18-18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江西中统局与广西当局在桂林共同发动了反共“七·九”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和桂林市委遭到严重破坏,10月初,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决定将广西省工委机关由桂林转移到今天贺州市钟山县英家镇白沙井村。1943年1月继桂林“七·九”事件之后在广西再一次发生玉林“一·一三”反共事件和南宁“一·一五”反共事件。  相似文献   

11.
薛驹  杨晓蔚 《今日浙江》2009,(18):34-35
初到四明山 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苏中地区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组织上要调我回上海工作,开展民主和平运动。但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在苏中、淮安、鲁南战役中,几次战役都很激烈。当时我就向领导要求到敌后根据地、解放区工作。开始时领导未同意。后来,中央已有指示,要派干部到江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江南革命根据地。沙文汉、林枫同志通知我到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41年冬至1943年,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接连三次实行精兵简政。这一重大举措,对于克服当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存在的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的机构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1940年秋冬,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四大战”,一举歼灭日伪军3万余人。日本军阀在遭此沉重打击后,意识到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乃是其实现彻底灭亡中国的罪恶计划最大的障碍,遂将其主力用于华北。华东解放区。1941年至1942年,我各抗日根据地接连遭到日伪军疯狂的“梳蔑扫荡”,加上国民党顽军…  相似文献   

13.
许艳民 《传承》2011,(24):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艳民 《传承》2011,(9):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50年9月的一个夜晚,浙江沿海某海滩,一群黑影正在紧张地登陆。他们是从对面国民党残余武装盘踞的大陈岛偷渡过来的60余名国民党武装匪特,为首的是王子辉。王子辉原是国民党在正规军兵败撤走后拼凑的土匪武装“浙江保安司令部富春江游击纵队”的司令,l949年,该股残匪武装在人民解放军清剿打击下溃散,王子辉逃至大陈岛。  相似文献   

16.
朱健 《今日浙江》2012,(15):58-59
省委日前召开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暨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座谈会,缅怀革命先辈的战斗历程、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把大家重新带回到了70年前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开辟浙东战略基地的决策。5月至9月,中共浦东丁委领导和秘密控制的武装900余人分7批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三北地区,开展武装抗日斗争。浙赣战役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又派大批干部到达浙东。1942年7月,  相似文献   

17.
“闻鸡起舞”──周恩来总理的一幅亲笔题词,我作为中堂,悬挂在书房的显要处。每当看着这幅题词,眼前就闪现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脑子里就常常回想起和周总理接触时的一件件往事。总理的这幅题词,是五十年代时题赠给电影工作者的。当时,我在从事甲影工作,有幸得到这件墨宝。我生长立北部湾的海边上。1936年,在广州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命回到家乡广东省合浦县(今属广西)搞开辟工作,建立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和根据地。1940年,调到海南岛工作,从事武装斗争。在此期间,周恩恩来同志关怀海南岛人民的革命斗争,曾三…  相似文献   

18.
1940年和1941年,抗日根据地处在最艰苦的时期。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盐,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是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张国焘之死     
1949年冬,一个寒冷的日子,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这个既非共产党又非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在张国焘看来,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他对友人谈起他离开台北的原因时,这样说:“住在台北麻烦,国民党不时找我出反共的主意。并不是我怕共产党,不敢出主意,只是我出的主意,他们执行得非驴非马,共产党把这笔账记在我的头上,划不来。”这或许也是一种解释吧。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     
《传承》2006,(Z1)
国民党欲陷新四军于绝境1940年3月以后,国民党将反共摩擦中心移向华中。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新四军惨遭围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为顾全团结抗战大局,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从皖南泾县云岭及其附近地区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