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4)
德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与道路体现出了德国的特色文化,这是德国在谋求国家统一和富强的过程中所探求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节,本文试图从德国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阐释德国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崔志远,李天明我国学术界对人学问题的研究一开始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近两年尤其关注“人的现代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课题。这类佳作百花齐放,笔者深受陶冶和启迪,现仅就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谈点粗浅的想法。一、人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为此,必须改革已经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为了坚持改革和开放,现在人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改造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社全主义现代化要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在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和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里,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社会。这是一项把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伟大的社会工程。没有最新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形成最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的回顾人的现代化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二百年前,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就开始了。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场工业革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过程的开端。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的现代化的,也正是这场革命。这个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现实提出来的。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不仅是新的经济体系,还有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生活方式。由工业革命所开始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正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初期,凭借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以发展市场经济为轴线的经济改革,和对民族宗教问题及社会保障问题的妥善治理,哈国顺利开展了体制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就。在其逐步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中,哈萨克斯坦在政治上进行有效的政府管理,在经济上开始走向多元化,在社会保障上民生福利大大增强,在外交上积极开展大国平衡外交,这些选择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了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  相似文献   

7.
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探求一条自立自强的复兴之路。如果说衰落是传统社会的宿命,那么对于近现代的中国来说,现代化则成为中华的复兴之路,它的目标是实现传统社会的转型,逐步进入现代社会。现代化之路已走过170多个春秋,不同时代的引领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航向。然而纵观历史,却有一条曲折的航道清晰可辨,那就是从技术到文化的现代化之路。首先阐释何谓现代社会;然后简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最后从历史的进程中得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并总结出其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对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政方式具有较强的集成和承载功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既能有效推进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际进程,也能深入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战略方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科学管用的执政方式现代化评价系统,从目标导向、行为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施加督导,是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执政方式现代化本质内涵和结构体系基础上,科学选择评价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评价指数和评价方式,从而有效促进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的同步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体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使命任务、内容结构、时空秩序等方面看有着极大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要立足适应演化能力,从需求管理、顶层设计、综合集成、演化变革、评估验证环节一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秉持有机整体方法、有序相关方法、目标优化方法、动态演化方法、分解综合方法、创新发展方法,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充分彰显并涌现出可持续的有机生命特性。就此而言,尤其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工程的生存保障能力、状态感知与自省、自恢复性、自优化性、可持续进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现代化理论则是二战后全球化高潮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要归结于人这个主体。可见,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要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在分析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指出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从建构原则、目标选择和基本途径等方面提出如何建构我国人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值现代化研究的高潮,现代化理论的一员主将阿普特在其发表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论文《我的回顾,发展研究的过时》中意味深长地指出“现代化已经过时了”。如果接受这种“现代化过时论”,那么,在跨入新千年,走向新世纪的今天再谈现代化是否显得不合时宜?现代化理论是否真的已经式微?本文回顾了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情况,并对此做出相关评价,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可以把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这一阶段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美国掀起的研究现代化的思…  相似文献   

12.
蒋涌 《瞭望》1994,(31)
当前,我们的国家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全国上下朝气蓬勃,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建设应当摆在怎样的位置上呢?党中央一再强调两手抓,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富裕、文明两者都不可缺少.自贡市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值得重视,这篇调查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从事的现代化比较研究中,传播论与非传播论两种学术见解的分野十分引人注目。传播论以罗斯托和帕森斯为突出代表,主要认为现代化过程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文明的传播过程: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非传播论者则认为现代化主要是各个国家自身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各有特点,不可能是西方化或美国化。本文上篇主要对持非传播论的布莱克学派和巴林顿·摩尔的见解加以评述,并以此为参照系,在下篇中,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深圳在成立经济特区的十几年间,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已从昔日的一个边睡小镇一跃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正朝着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性大都市迈进。在摸索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并逐步暴露出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连续几年的干旱,造成全市供水紧张,揭示了供水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局部地区的“小雨小涝、大雨大涝”现象和1993年的连续两场台风暴雨造成的严重水灾、又暴露出城市防洪能力和防洪排涝设施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薄弱环刀。一、深圳水利建设的基…  相似文献   

15.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同时人的现代化又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研究现代化首先必须研究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现代人的素质涉及到人的观念、知识、能力、思维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现代中国人的素质,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现代化作为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城市化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现代化城市是指城市各项指标体系达标,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前者是动态概念,那么后者则体现静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辅助的关系。城镇化能够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资金等的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最直接表现是农业产品的剩余,这为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化对于人口的集聚需求,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担任了城镇化发展的催化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建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协调度模型,对1997-2012年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子系统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状态,且两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虽然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是整体的协调程度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辅助下,大力开展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为城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城镇化也应在建设的同时充分引领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农业现代化输送资金及科技信息。让二者在协调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效用,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同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普遍而深刻的变化,也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过程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人的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这是由以下几个必然要求所决定的。 第一,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现代化的要求仍相差很远。我国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很多。这样的国民素质,决定了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7)
在法治的道路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需要完善法治本身的体系,还需要注重培育、改良法治生态,切实优化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佛学研究的现代化和佛教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市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4年经原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