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李学锋 《学理论》2013,(2):263-26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品格。但也存在着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政治社会化研究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新阶段需要新理论。所有对政治社会化涵义的探讨都会遇到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政治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2.政治机构与社会个体的关系。3.政治信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政治机构为了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而不停地传播具有倾向性的政治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两面性特征。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消极作用,并对其进行调控,有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制定完善的网络立法体系,规范公民的网络参与秩序;提高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态度是重要的政治心理现象,它体现了人们看待和反应政治现象的方式,是政治科学家解释政治行为的一种工具.政治态度作为政治人对政治目标与政治情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具有内隐性、习得性、整合性、持久性、中介性等特征,包含政治功效感、公民责任感、政治信任感、政治疏离感等类型,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7.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传播、继承主要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实现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政治社会化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明晰政治社会化与党内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认同感降低、传播僵化、经济利益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内外部因素制约。可通过有意识地协调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媒介手段密切配合,形成良性的、完整的政治社会化系统过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的政治行为 ,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实现方式。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未来政局的稳定和政治发展。为此 ,要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对人们进行政治知识、政治方向、政治情感、政治规范、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从而推动全社会的政治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9.
政治秩序的理论基础:涵义、要素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秩序是指各政治实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规范化过程及其所呈现的状态.政治实体是政治秩序的能动性要素,政治规则是政治秩序的生长性要素,政治控制是政治秩序的实现性要素.政治秩序具有政治性、有限性、关联性和建构性等四项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政治社会化通过塑造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人格”、培养政治参与型公民以及传习政治文化,从而对于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目前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的矛盾与困惑,从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政治社会化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政治文化内容、广泛系统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的政治心理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工具的作用、以及公民个人政治知识学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促进了政治社会化载体的变迁,创造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全新范式。面对蓬勃兴起的网络技术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网络政治社会化与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密切相关,这是由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功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确立信息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作用,建构和优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关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需求,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人本精神,强调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中,高校作为一个正式的、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掌握话语主导权、强化问题意识、理论内容的科学性、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是个人之于社会和社会之于个人的统一。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不是单一狭窄的,而是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感染、政府引导及个人自我修复定位的过程。个人政治社会化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大染缸(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用)的着色,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正向引导,更离不开社会个体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大数据时代追求相关事物的所有信息,重视数据带来的混杂性与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在大数据思维下,Web2.0时代所赋予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带来新的变化:参与观点更难成型、观点具有模糊性;参与程度加深,更具质感化;青少年参与的群体性倾向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看,村民自治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中少数民族妇女受到了有关民主政治文化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现少数民族妇女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通过拓宽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和途径;发挥国家政权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加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等,将有利于增强村民自治过程中少数民族妇女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领域和具体问题上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态度和意见.这些态度和意见从哪里来,是民意研究领域的一个常见问题,而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寻找民意来源,则是民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家庭、学校、时代与生命周期的影响,既代表着不同的民意来源,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化阶段民意形成过程中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的不同影响.在民意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在持续产生影响,其影响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在持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是有秩序、理性、自主、适度的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理性、和谐、正义、民主。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人的政治社会化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培养和塑造符合既定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的公民的过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人政治社会化的最基本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治监督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出现,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政治权力进行的监督活动。网络政治监督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监督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政治监督实效,并表现出社会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等三大发展趋势,其中,社会化发展是扩大网络政治监督范围的客观要求,制度化发展是强化和规范网络政治监督的现实需要,法治化发展是增强网络政治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网络政治监督社会化监督的优势,将网络空间的政治监督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有利于规范各种政治监督行为,提高政治监督实效,进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