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级“两委”即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国家行政机构中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最基层组织.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贯彻。2000年8月,我们完成了村级体制改革.首次实现了“村官”由自己选.事由自己管,财由自己理,标志着村级体制由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转入了市场经济的村民自治体制。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厦门郊区农村近几年来多次发生村干部集体贪污犯罪、村民群体上访事件,暴露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两委关系处理不当、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农民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协调两委关系,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落实村民自治体制,走依法治村之路,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和处理农村两委关系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之一。如果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都抱着“当官替民做主”的观念,以为自己比对方更有资格替村民做主,必然由此产生了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倘若彼此都认同村民自治中“村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共同组织村民当家作主,那么两委关系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工作实践表明 ,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 (简称“两委”)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党在农村的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困扰并制约当前和今后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期刊登的调查报告 ,是在对湖南省 50 0个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两委”关系作了深入研究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计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重选举而不重监督。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初期,把重点放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上是必要的,因为选举代理人是民主的第一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监督缺位的问题则凸显出来。山东省五莲县实施的“1+4”民主监督模式对村民自治的监督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6.
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普遍存在民主管理主体缺失,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困难,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够协调,村"两委"矛盾突出,民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促进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等等。  相似文献   

7.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两委”关系界定、乡镇干预村民自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村民大会机构的设立、村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等主要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这些缺陷制约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但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机关的村委会之间往往出现不协调状况,它妨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在法规中如何准确定位、怎样处理好“两委”的关系,已成为当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村民自治的发展困境谈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但体现了广的农民的利益需求,保持了农村的稳定,而且极大的推动了农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农村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人民公社替代制度的村民自治面对当前农村的一些新的问题,显示出了很多的无力,村民自治的发展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新时期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了怎样的困境?现阶段乡村治理的走向?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一直是党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完善农村村民自治需要做好如下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处理乡镇与村及村"两委"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村民自治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逐步走上民主化法制化轨道。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重大转交,自发端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各地通过海选、预选、竞选、秘密划票、函投等选举方式和选举方法选出了村民自己信任的当家人,村民自治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一肩挑"模式的困境与农村基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肩挑”模式是各地在解决农村两委矛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基层组织构架模式,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并不能根本解决两委矛盾。农村治理模式的症结是两委关系界限不清,而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3.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针对我国目前村民自治发展状况,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论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完善村民自治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管理民主则主要取决于村民自治的完善程度。当前村民自治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制约了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完善与发展村民自治,要尽快界定清晰农村集体资产,建立健全保障农村集体财产安全的制度;改革农村“两委”设置,明确农村“两委”职能,建立起有效运转的监督体系;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来说,湘粤村试行的一肩挑和交叉任职至少有以下积极意义:首先能够减少村干部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再者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和村民自治的领导;还能有效促使村党组织成员践行“三个代表”,眼睛向下看,向群众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向任命他的上级看。笔者以为,湘粤村用“一肩挑”模式来解决当前在村民自治中产生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目前的一种逐渐流行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实际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做法与“村民自治”的内涵相悖,在解决“两委”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实行村民自治后 ,如何正确处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两委”要明确性质和职责 ,定准各自的位置。建议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 ,规范村干部的施政行为。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但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机关的村委会之间往往出现不协调状况,它妨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在法规中如何准确定位、怎样处理好"两委"的关系,已成为当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难题在于“乡政”与“村治”的矛盾,实质是乡镇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种权力的冲突。在观念层面上,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制行政理念,村民需要转变片面的过度自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外因素来看,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还可通过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联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以宪法为根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了十年来村民自治的经验,把法律草案公之于众,充分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完善了村民自治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反映了亿万农民的愿望,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一村民自治权的内容村民自治权就是农村村民以村为自治单位,对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利,任何机关、团体和…  相似文献   

20.
论"一肩挑"模式--兼论解决村"两委"关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一肩挑”产生的背景和具体模式着手 ,对“一肩挑”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一肩挑”在解决村“两委”矛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村支部与村委会冲突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