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汤杰 《世纪桥》2010,(19):13-14
刘少奇在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稿来阐述农村合作社的性质、功能、目的、意义等,概括来讲主要有: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具有"两大历史使命";合作社是经济上组织农民的"枢纽";发展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关键";使合作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等。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时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
崔文秀 《奋斗》2004,(8):37-38
多年以来,农村尚处在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的状态,很难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农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供销合作社是农村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在服务“三农”,特别是在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初,农村曾有过一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运动,农民毫无例外地加入了各种合作社。在生产上叫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产品购销上叫供销合作社,在金融上叫信用合作社。后来,农业生产合作社演变成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和现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几十年后的今天,农民又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生产环节家庭经营不变,主要是在运销、加工、储存、保鲜等环节进行合作。这种农业产业中某些环节的合作,与过去的以行政乡、村为单位人财物归大堆的社区合作比较,人们通常称它为专业合作。目前,各种农…  相似文献   

4.
早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就开始思考新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了,在他的著名文章<组织起来>一文中,全面论述了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半个多世纪前,河北省23个农户以三条驴腿建立了一个"穷棒子合作社"之后,毛泽东再次向广大的农村、全体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风风雨雨五十余年转瞬即逝,历史又循环上升到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1,(4)
最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各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供销社按照当地党委的统一部署,切实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第一,充分认识、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供销社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供销社一定要认真贯彻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  相似文献   

6.
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的基本目的与供销合作社的基本营业方针(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刘少奇由于农村经济的日益商品化,农民有大量的农产品和副业产品需要出卖,并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是由于长期战争和土地改革的影响,过去在农村中的商业组织有了...  相似文献   

7.
过去,毛主席在谈到农村问题时曾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这句话对于搞好我省的农村工作仍然适用。贵州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对于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多,文化落后,人才缺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又是一个制约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农业要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首先应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教育农民,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群众的素质全面地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这是发展贵州农业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创新。笔者研究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问题多年,商业、外贸、物质等部门为何可整合为商务部门,而供销合作社自上而下只能继续实行独立建制,这是由其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个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供销合作社具有双重性,通过学习《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就不难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正“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要加大农村投入,更要转变观念,积极培养现代农民,将农民组织起来。“国家在加大投入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对现实农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人才》2002,(8):18-20
根据中央部署,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历时一年半,于5月下旬基本结束。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的重大举措,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我们党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手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一年多来,内蒙古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着眼于解决农牧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步步深入,成效显著。本刊选取了典型材料,从不同角度展示全区农村牧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努力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早已有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发生的背景是不同的。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是新阶段“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 ,围绕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1950年至1963年间写给子女的书信有多封存世.在这些家书中,刘少奇提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解决世界观问题是很要紧的”;“丝毫不搞特殊化”;“解决思想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刘少奇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优良风范和高超艺术,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论坛》2000,(5):37-38
近年来,沂水县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加快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针对山区农村影响市场农业发展的思想障碍,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农民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农民群众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把组织群众走出“山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作为重要教育形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全县开展了“万民思想大解放”活动,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  相似文献   

15.
制约农民合作社成长的六大外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民合作社,是指在农村改革后产生的,以农民为主体并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遵循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虽然党和政府对农民合作社已给予了较大关注,并出台了一些促进合作社成长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种种外部约束的存在,特别是相应制度安排的残缺,使合作社的成长成本高昂,步履艰难.概而言之,当前阻滞合作社成长的外部约束主要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优化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从事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二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先进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三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刘少奇不仅注意从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去探讨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基本问题,而且注意从生产力状况去探讨具体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这在刘少奇关于农村生产力的有关思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从中国现实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出发,他提出了先机械化、后合作化,保护富农经济,发展合作社经济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农村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三农”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广大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严重问题,而“三农”问题中农民的问题最突出。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增收难,增收难的重要原因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农村富余…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要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突出表现在贫困农民家庭子女上大学、农民工自身权益保护、留守儿童、农民的医疗等方面。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发展西部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建立助学机制,保障贫困农民家庭子女考试合格的能够上大学;建立援助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关心留守儿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权益;完善医疗体系,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已转变为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把集体的优越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可是中西部地区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是“空白”,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很脆弱甚至“断层”,不仅阻碍了农民脱贫,也影响了家庭经营稳定发展。因此,培育集体经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当前中西部农村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