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引起了学界对地方政府过往积极干事创业行为的关注,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地方创业热情减弱。在中国独特的制度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呈现阶段性的积极与消极“反复横跳”现象。这既需要解释曾经的高速增长与积极行为,也需要解释近年的增速放缓与消极避责,并再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规范行为。关于地方行为激励的研究多为共时性的,虽有助于把握关键机制与逻辑,但应考虑其历史延续性。本文以剩余权管制的演进逻辑为线索,通过梳理不同阶段中央对地方剩余权管制过程,揭示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变革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暗含的时序性。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激励机制,即问责调适下的剩余权放松管制。提出新时代对地方行为实施有效激励需协调“放松管制”和“紧缩管制”的关系,实现“剩余权管制制度化”与“自主性”再平衡,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剩余权管制视角虽不足以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政府行为的所有复杂情况,但有助于串联和解答改革进程中中央剩余权激励与地方行为转变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本文提供了一个全面反映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变革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央地互动改革方向提供观点启示与探索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行政改革中政府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一是在行政扩张中政府角色的定位。认为行政扩张在后发国家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必要性,同时又指出,行政扩张必须适度,必须与行政改革的目标相协调,必须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同步进行;二是在产权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是公有制的产权管理要在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和监督机制,企业领导体制及企业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力争有大的突破;三是社会自治与政府角色。其基本思路是“还权于民”,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和约束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沿着“政府退出”与“市场进入”的路径进行的,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在产权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上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无缝隙政府”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西方各国的政府陆续展开了治道变革运动。正如欧文·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所说 ,“公共行政的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如今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 ,而且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1]对此 ,西方学者常用“再造政府”、“政府重建”、“治道变革”等词汇来形容当代激进的政府改革运动 ,同时断言改革“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方向性调整”。促使政府开展治道变革的…  相似文献   

5.
李斌  姚琦 《学习月刊》2010,(3):27-29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公众创造性地发明出“被”字的一种新用法,如:被就业、被自杀、被增长、被捐款、被代表、被小康等。据百度网调查.“被”词已成为2009年度的十大热词之首.进而网民惊呼我国进入了“被时代”。“被XX”的这种奇怪用法看似一种语法错误.但其中却饱含了公众对政府某些部门执政行为的怀疑与不理解.进而发展成一种嘲讽与戏谑。公众针对如此一系列社会事件并冠以“被XX”时抱持着何种心态?面对公众的这种“冷幽默”,政府在其执政过程中应该作出何种回应?政府执政行为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才能消除公众的这种“误读”和“调侃式的怀疑”?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民收入也有巨大变化。不同土地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民增收需要农地产权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7.
过高的国企市场退出壁垒是造成我国经济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文章运用利益结构分析法剖析了国有企业市场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而提出,以法律手段来规制国企市场退出壁垒,即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法》,实现国有资本的“安全退出”;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独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晰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路径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杨越 《学习论坛》2005,21(1):54-5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这在中国体现为一个分权化的过程 ,包括政府向企业放权和中央向地方分权两个方面。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权状况的基本特点是“政 (府 )事 (业单位 )不分”、“政 (府 )企 (业 )不分” ,政府全面介入经济和社会。政府作为政治组织 ,承担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任务。产权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它的建立是从分权开始的 ,分权又催生了私有产权 ,中国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中国正在建立的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监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 ,特别是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是近些年来理论界十分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之一。世界银行1997年曾提供《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发展报告 ,中心议题也是 :变革的世界需要一个有效的政府。构成有效政府至少包括政府的职能、作用与行为 ,三者有机联系。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管理主体 ,对国民经济活动施加的影响和进行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 ,而行为是种过程 ,故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一般可界定为政府依照法律对国民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对策性管理行动。对此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运作 ,即管理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答询台(二)     
有读者问:“房改房”与普通商品房有何区别2答:职工通过购买单位公房,取得房屋产权,是当前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房源,称为“房改房”。购买完全产权的普通商品房可以享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益;购全产权“房改房”的职工,享有经单位受让的全部产权,但“房改房”的商业性处分则受到严格限制。因为在政府确定的“房改房”成本价和标准价中,都没有包含土地的使用价格,我们所购买的“房改房”其土地使用权仍在国家手中。如果“房改房”要上市交易,就必须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  相似文献   

12.
李庆钧 《求实》2007,(2):62-64
“政府行为的经济化”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将经济增长作为维护与发展政府权威的主要基础,从而导致政府权威的信任基础弱化;它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官员腐败,从而侵害了政府权威的统一性;它会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建设不协调。要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就必须规范政府行为,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克服“政府行为的经济化”。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政绩”的评估。它是用一定的目标尺度,考核、判断该政府及行政人员所取得的成绩。本文从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入手,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作一探讨性分析。一、政府行为评估价值取向的演变: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1.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决定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政府行为的价值旨在为公民乃至社会谋福利。政府行为实际上是其主体(政府)与客体(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通过其行为的具体运作过程,体现为其行为的主、客体即政府与民众之互动关…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企业以产权独立和产权自由转移为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产权改革就是逻辑的必然。决定一切微观因素变动方向和实际效果的真实基础是产权关系,只要企业行为不能真正受到对它生死攸关的产权关系的约束,任何外在的约束就都是“软”的,任何规章的约束或道德的说教都不可能长期有效。我们经常讨论所谓“行为扭曲”,恰恰正是产权不独立、产权不能自由转移的非竞争均衡机制的产物。因此,产权改革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步,这一步是跳不过去的。产权界定有两层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重塑政府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由统治性和管制性转向服务性 ,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范式的根本转变。从观念变革上讲 ,政府公共服务也必须强调“产业化”和“生产力”概念。从技术层次上讲 ,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其制度取向是建立起市场作用和政府行为“两手博弈”的供给机制。从转轨时期的实际讲 ,我国存在着对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机制 ,关键是设法促成公共服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把5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概括为“高度集中”,我认为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制(即产权)的高度集中,即由建国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和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变成单一的政府所有和半所有(1958年以后农村的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和城市的集体经济在经营和分配方面都必须听命于各级政府,从产权理论看,至少也是不完整的集体经济);二是指经济管理的高度集中,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方面,权力集中于政府,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权力则集中于中央。关于第一层含义的高度集中,即社会主义改造和向公有制高级形式过渡问题,讨论和评价已经很多,这里只想专门探讨“高度集中”第二层含义的利弊得失问题,为了避免误解,这里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来表示上述第二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取行政办法管理投资,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完全是政府的附属物,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致使低效益投资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本文认为,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变革投资主体行为。而自组织理论为投资主体行为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这一变革的方向.即必须首先确立投资主体的独立法人地位,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进而促使投资主体行为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于2001年底加入WTO,然而,“入世”没有“观众席”。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政府管理行为与WTO的“游戏规则”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行为带有随意性.不能真正依法行政,“人治”现象普遍;政府决策行为透明度不高,尤其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暗箱”操作较为严重;一些地  相似文献   

19.
一、政府直接投资体制弊端种种由于“政府”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大范围地进行直接投资,赢利目标与非赢利目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混淆在一起,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1 导致“经济运行伸手式”和“经济决策抄手式”。由于政府直接投资,中央政府控制投资资源,于是在经济运行中,  相似文献   

20.
居民产权的制度安排影响居民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进而决定居民在国民经济成长中的贡献和效率.居民产权是居民经济活动的基础,居民产权效率过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掣肘.理顺居民与企业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阃的产权关系,可以有效推进居民作为权能主体的明确化和功能化,提高市场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