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丽君  和佰 《当代广西》2008,(15):12-13
7年前,当“北京”两字从萨马兰奇先生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北京的发展轨迹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在七年的漫长筹办中,奥运在选择北京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2.
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奥委会官方杂志《奥运回顾》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访谈中表示,他相信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单程碑。他亲眼目睹了北京城乡正住发生的变化,他坚信北京的旅游、社会和经济将会从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的到来而受益。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注视着电视新闻,当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布2008年奥运会召开地点是北京时.人们欢呼雀跃、欣喜异常,互相祝贺我们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时各单位都召开座谈会.大家畅谈自己的心声和感触。我参加了宣武区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会上,委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4.
聆听着渐行渐近的奥运脚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幕依然清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中国赢了!北京赢了!喜悦象花一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怒放……中国人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全世界的目光共同投向了中国,投向了北京,投向2008年奥运会。随着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取得,"奥运经济"自然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一大热点,也引起海峡对岸台湾同胞极大的关注。那么,台湾企业怎样参与"奥运经济"?"奥运经济"将给台湾企业带来哪些市场机会和商机呢?  相似文献   

5.
奥运记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就向全世界强烈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好客.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人更是用自己完美的行动证明了这一切。8月的北京.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到处是奥运元素。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的致辞,便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最好的肯定:“亲爱的中国朋友们,今晚.我们即将走到16天光辉历程的终点。这些日子,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珍藏.感谢中国人民.感谢所有出色的志愿者,感谢北京奥组委。这是一居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     
《创造》2010,(5):16-16
萨马兰奇:殒落的体坛传奇北京时间4月21日,89岁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病逝。在其任职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1年中,奥林匹克运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曾前后访华29次,并成功帮助中国申奥。他说:“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7.
李漠 《小康》2008,(8):22-26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 当萨马兰奇嘁出“北京”的时候,中国沸腾了,一个民族的自豪感空前高涨。 这是世界对中华民族奋力追赶现代他的努力与进步的承认以及对未来预期的认同。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将要发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使世界相信,7年后的中国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第8期杂志在选题上,适时紧扣“奥运中国奥运北京”这个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主题,“封面故事”《奥运来了》,从衣、食、住、行这些与来访宾客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入手,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及各奥运协办城市为奥运会所做的各项准备措施,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在奥运前夕“笑迎天下客”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不偏为中”。中国的“中”字恰恰是长方形加一竖,而这一竖绝对不能写偏,否则“中”字就站不住了。“中心”的思想和观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体现到城市布局上面,就出现了中轴线。  相似文献   

10.
韩磊  晁珊珊 《小康》2013,(4):85-87,84
他没有获得奥运会金牌却胜似金牌、却获得了奥委会一致的赞誉和感激,他是书法进入奥林匹克第一人,是唯一被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收藏书法作品的中国书法家,也是第一个以书法艺术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接纳的中国书法家。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前进》2008,(9):55-56
“同一个世界”在九州大地得到和平集结,“同一个梦想”在北京奥运会得以完满实现。奥运会的胜利闭幕不是终止符,百年梦圆之日,奥运精神在中国不仅获得了新生,而且留给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3):94-97
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取火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克竞技场开始。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希腊奥委会主席基里亚库、奥林匹亚市长艾东尼斯和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等出席了仪式。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8,(9):2-2
中国无可辩驳地向世界证明,她可以成功地举办一届出色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国家倘若决意向世界证明什么,那么她一定是可以集中力量把这件事情做到的。而这样一些急待证明的目标往往转化成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这  相似文献   

14.
周琼 《人民公安》2008,(13):10-12
从今年初至今,针对奥运的相关交通限制与安全检查措施陆续出台,地上地下、场内场外无所不包。北京的普通市民们遵守是自然的,但遵守背后的理由,倒未必可以一概而论。遵守之余对措施收效的殷殷期望,却也并非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15.
奥运来了。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无车日成就了绿色出行,环保袋代替了塑料袋,奥运主题标识布满街头巷尾,奥运场馆亮相了,人们的言谈中难抑喜悦和兴奋。然而奥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这短短半个月的激情与震撼,无数人为了这屈指可数的日子奋斗了许久,从申奥成功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这七年的岁月,很多人的生活、思想、生命历程因奥运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历数现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文化名人,人们会脱口而出:杨澜、于丹……杨澜赢得了最广泛的认同和赞赏,哪怕是与她本不相干的体育,也因她的参与多了一份文化的韵味。从1993年开始加入申办奥运会的团队,到2001年申奥成功,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15年的岁月,知性的杨澜始终延续着她与奥运的激情爱恋。  相似文献   

17.
张耀宇  周琼 《人民公安》2008,(15):14-16
微笑,是他们的语言。 平安,是他们的宗旨。 12万保安员、7300名安检志愿者和近百万其他社会力量——他们,构成重要的奥运安保力量和社会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典藏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在这曾让世界瞩目、的“中国时刻”,竞技场上的光荣、汗水和眼泪,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弥足珍贵。奥运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借助奥运,中国向世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外交画卷。此番以中国为主轴的“奥运外交”,开奥运历史之先河,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外领导人之间的相置理解,也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乌格 《中国减灾》2008,(8):26-27
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了。然而不久前。还曾有人抱怨北京的安保过严,“令奥运变得无趣”。 面对这些“杂音”.人们不禁要问:与我们实行的安保措施相比,以往历届奥运究竟实施了怎样的安保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砰”的一声,杨威从单杠上失手掉了下来,滚出了场地……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9月7日德国斯图加特进行的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好在杨威虽然在单杠赛中掉下了器械,但仍然以1.475分的优势领先第二名卫冕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