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价值论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包括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工艺、技巧,其主体和核心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科学、技术知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知识价值则是指知识客观上具有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属性,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价值是知识的社会价值,是知识价值的“外逻辑”。知识价值的另一种含义只适用于“知识与智慧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价值通过知识来创造,是知识价值的“内逻辑”。一、从劳动价值到知识价值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根本上…  相似文献   

2.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论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使用价值都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一致的,都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认识客体不仅包括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而且还包括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精神产品,即客观的知识系统。与这两种系统相对立的主体系统也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自身以实物形态把握客体的物质器官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主体自身以观念形态把握客体的精神器官,即主体认识结构。主体借以把握客体的各种物质器官,是一种物质性的认识工具、手段和中介,它为主体把握客体提供了生理方面的基础,因而它相当于主体认识的“硬件系统”;而主体认识结构则是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脑皮质外”的精神器官,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4.
深化改革与思维方式的变革康万良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支配,遵循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从认识论角度讲,思维方式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它具有主体把握客体的认识功能和主体通向客体的实践功能,以其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就经济发展 看,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从战略意义 上看,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从政治意义看,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因此,研究知识创新工程的建构问题,对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迅速成为知识大国和知识强国,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创新主体 知识创新主体是指相对于知识创新客体而言的既包括国家、企业,又包括个体在内的有机体。其中,国家是宏观知识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知识世界与自然世界、思维世界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由主体对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的认识所积淀而成的知识化的世界,是传统认识论中的客体涵义所无法包容的,却又实实在在已经进入到认识客体范围,成为主体所把握的对象世界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知识世界包括符号、知识意义和知识实践三个层面,探索主体对这一世界的反思活动,就成了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是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发展。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使命与目标,由管理主体实施的对企业各种形态知识通过获取、共享、创新等诸多环节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其中人是知识管理的主体,不同类型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客体,知识管理的过程还包括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新。当前,建构知识管理,需要从观念、人机关系和组织层面加以变革。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文本实体,还是能够参与学术活动,组织学术对话、促进学术争鸣与创新的主体机构。目前,学术期刊对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客体定位十分明确,而作为促进知识增长的主体定位却重视不足。学术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态定位有利于重建学术期刊主体地位、促进学术创新、提高学术期刊评价结果,促进学术期刊和学术界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它所面对的客体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人,因为其思想表现出一定的认识、情感、意志,借助于一定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和具体等特有的方法进行活动,决定了他对主体所传播的信息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他不会无条件地接受主体的、灌输,主体所传导的观念。信息必须通过客体的思考、甄别、判断、分析,其中的一部分才能进入客体的思想领域,才有可能对其行为发生作用。卜)客体选择性对主体的要求。就思想政治工作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10.
人把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体,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道德活动正是这一类主客体关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既是有主体、又有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德主体应该是规定、推崇某种道德规范,实现某种行为方式的人,应当包括个人以及由个人构成的社团、政党、阶级等。首先客体是道德主体活动的对象,即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执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道德主体不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本身,只应该是这种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主体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大多从认识的角度加以考察,使主体问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主、客体问题的认识,这显然是有益的。然而,人的认识活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其它活动,如改造活动、价值评价活动、审美活动等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知识表征的探讨都是从个体角度研究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再现的认知过程,这种研究视角由于忽视社会的维度,最终陷入个体认知的困境。就知识的本质、产生过程以及当代大科学时代的社会背景而言,知识的表征离不开诸如身体、情境、利益等社会性因素的参与和渗透。因此,知识表征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知识表征在主体、表征过程以及确证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不仅可以修正以往个体认知的缺陷,改变以往知识表征的研究状态。同时,由于社会性因素的参与,也使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的框架中脱离出来,体现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龙  张曙丽 《行政论坛》2009,16(4):42-45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它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失效,使公共政策违背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宗旨,其实质是一种利益的实现过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现象及危害表现为公共政策的"非普适性"和"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有: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等.克服公共政策非公共性,必须针对产生的原因,从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四方面探寻对策.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公共政策的理论拓展,还是对公共政策的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行动、行动主体与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行动是一个对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加以选择的行动,行动主体所尝试做出的有目的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无论是行动主体个人的偏好、行动的动机,还是行动的决策模式抑或是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行动主体对环境的理解与解释,实际上是一个交互作用为主体性过程,同时是一个客观环境主观化的过程。在主体的诠释中,客观的社会环境就成为行动主体所处的主观环境,它有效地制约着行动主体采取的经济行动。  相似文献   

15.
正法治中国是指法治主体在法治信念与法治精神的导引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约法治的客体,实现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的法治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价值。一、法治中国的主体维度1.法治自觉。指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应有的高度并从一种知识发  相似文献   

16.
个体主体价值问题是个永恒的话题。是否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体主体的整体素质、实践水平和实践成效进而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形形色色、鱼目混珠的价值观念同时存在并相互发生激烈碰撞 ,从而使相当一部分人无所适从甚或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轨道。此时探讨个体主体价值的科学内涵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个体主体价值问题予以辩证阐释。  一、个体主体价值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  作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的价值反映了主客体间…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本身也是一部学习史。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勤于并善于学习都是事业成功兴旺的前提。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认识     
价值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重要问题,从主体——客体分化起,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便开始了实践认识活动.认识,一是认识客体,二是认识主体自身.就其性质区分,认识客体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认识主体自身的利益关系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本文拟以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为轴心,揭示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与科学认识的内在统一,以期阐明将价值理论研究纳入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一、价值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同其它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中,事物的本质呈现于关系中,关系就是本质.以实践关系为主要中介活动的主体——客体结构呈现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多方面本质,诸如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人与自然矛盾的本质等.它们既有互相区别的属性,又具有在实践基础上内在统一的属性,因此在主体——客体复杂关系结构中,抽取出任何一种关系,必然要涉及到其它关系,但毕竟每一种关系又都拥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价值关系或日价值的本质既然蕴含于主体——客体关系结构中,就理当由此结构加以界定.经典作家正是从这方面来阐释价值本质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应当从规律的意义上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跨世纪。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价值规律就是主客体之间效用关系的必然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生动概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规律。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论价值客体是社会、集体还是个人,客观上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指引方向、提供动力、给予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证明它也具备这些功能。但是,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具有自为性特征,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  相似文献   

20.
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导者,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人去做,而最终目的也在于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所以抽象地说,从人到人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特点.但在具体的作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对象等的不同,使思想政治工作以其鲜明的主体特征同人类的一级活动区别开来。一、主体的主体性:主体这个概念,从哲学上来讲,就是指有意识、有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着客观外界的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无疑是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也即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以马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