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骄傲与谦虚     
1952年,作家刘绍棠的文学创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也被誉为“神童作家”,年仅16岁就被调到团中央工作。1957年春天,在北京文艺界的一次座谈会上,他的发言有些过激。第二年,风华正茂的他被划为三类“右派”,并被开除了党籍。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尽管为挽救刘绍棠做出了相当努力,但无力回天,只能连连叹到:“损失惨重,损失惨重啊!”在刘绍棠准备到大运河边的儒林村接受改造时,胡耀邦与他谈了一次话。胡耀邦问:“你知道你为什么犯错误吗?”刘绍棠回答:“我是因为一本书主义,堕入了个人主义的深渊。大反社会…  相似文献   

2.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52年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作品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得到著名作家、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刘绍棠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神童".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从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胡耀邦甚至亲自为刘绍棠设计长期创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后来虽因许多客观因素未能实现,但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都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两人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杨建民 《湘潮》2005,(11):12-17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2年他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这篇小说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得到著名作家、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这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由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两人的友谊,贯穿终生。五年计划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  相似文献   

4.
在作家刘绍棠人生的最后几年,我有幸多次去北京拜望他。从刘绍棠的闲谈中,无意间得知他曾经得到过一次政府部长的提名。可是这位一生只追求写作的乡土文学作家却推掉了。这就引出了刘绍棠与已故的胡耀邦同志鲜为人知的交往和友谊。 团中央第一书记以文会友 195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头。先是《红花》这个短篇小说在北京一炮打响,不久他的《青枝绿叶》、《摆渡口》和《大青骡子》也先后在天津、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谈话──怀念耀邦同志刘绍棠1989年4月,胡耀邦同志逝世时,我虽已出院回家,但是只能瘫卧床上,不能下地走动。我的儿子代我到胡耀邦同志家里吊唁。50年代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决定每人写一篇回忆和敬悼胡耀邦同志的文章,编成一本纪念文集,交...  相似文献   

6.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1,(3):18-21,46
在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病逝前的几年中,我每次去北京几乎都要到前门西大街那幢有名的"红帽子楼"的七楼寓所去拜访他.从刘绍棠的闲谈中,无意中得知他曾经得到过一次政府部长的提名,可是这位一生只追求写作的乡土文学作家却推掉了.这就引出了刘绍棠与胡耀邦之间鲜为人知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11)
正胡耀邦用功读书,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早已传为佳话。1952年,中央团校校部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来给学员上大课。当讲到青年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应当多多读书、勤奋学习、用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周扬说:"你们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是一位喜爱读书、知识丰富的领导同志。他在延安时,就以好读书、读书多出了名。他不但读了大量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笔者前些年在编撰《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时搜集到了一些胡耀邦关于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谈话,现撮要举凡,存其大体,并加以简单分析,以纪念他为中国改革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曾于1959年到1964年担任胡耀邦秘书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秘书长高勇出版了新书《我给胡耀邦当秘书》,他受访回忆了他与胡耀邦朝夕相处的细节。记者:胡耀邦在团中央期间,你做了5年多的秘书。他平时工作、生活状态怎样?高勇:我们当时就住在富强胡同6号,办公室和卧室、书房在一起。他每天工作到很晚,不是看书就是看材料,都是说你们睡去吧,自己却是12点之后睡觉。他吃饭也是在办公室,吃得很快,不管别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12月29日,在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青年报》创办了"辣椒"副刊。"辣椒"副刊以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的视角,以各种富有特色的文体,抨击当时团和青年工作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当时表现突出的官僚主义问题,有力推进了当时的"干预生活"运动,也极大地配合了逐渐展开的整风运动。"辣椒"副刊尽管存在时间短暂,但恰恰处在由整风运动渐起到反右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之后的几个月里,胡耀邦和李昌基本上停止了在中国科学院的日常事务,在各自家中将写"检讨"当作一件大事。胡耀邦依旧找来了几个月前协助他起草《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的吴明瑜,这次是请他起草"检查"。李昌的秘书明廷华本来长于文笔,这次就直接为首长起草"检查"初稿了。这次怎么写"检查"?胡耀邦对吴明瑜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了《胡耀邦文选》,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选,收入了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共49万字,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本刊将《胡耀邦文选》中首次公开发表的,胡耀邦同志1985年7月15日在中央党校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形势、理想、纪律和作风》一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胡耀邦到团中央,毛泽东一直比较赏识器重胡耀邦。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胡耀邦也始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5,(1)
<正>庐山会议后的1959年冬天,全国各地农村逐渐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饥荒。胡耀邦在庐山会议上的担心成了现实,使他忧心如焚。在团中央各种会议上,胡耀邦总是强调,青年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暂时的困难。但在团系统小规模会议上,对自己熟悉的人,胡耀邦多次讲到,现在出现的问题,恐怕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我们的工作出了大问题。1961年初秋,他对十分熟悉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唐非(后  相似文献   

16.
河南偃师县有个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叫李德炎。1958年他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攀谈过。1964年在全国团代会上,胡耀邦又接见了他。1975年胡耀邦主  相似文献   

17.
陈怀奇 《党员文摘》2007,(12):14-15
1962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经毛泽东同意,到湖南省委挂职,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此后两年,胡耀邦与家乡的干部群众生活在一起,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63岁了,在团中央机关工作40年,其中有20多年是给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这五任团中央的第一书记开专车。同他们的接触中,有许多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胡耀邦——在“牛棚”中拿出30元钱,为一位司机的女儿祝贺婚礼  相似文献   

19.
正胡耀邦从一名"红小鬼"成长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其间经历了无数次职务变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走上高级领导岗位的多次职务变动中,尽管有时出于各种考虑不大情愿,但都服从组织安排,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不愿当团中央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军区政治委员、川北行政公  相似文献   

20.
霞飞 《世纪风采》2013,(12):13-20
1980年3月2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与罗瑞卿的秘书王仲方谈话时,由衷敬佩、高度评价毛泽东写的文章,说:文章还是毛泽东他老人家的好,你看《论持久战》《实践论》写得多么好呀!又深刻,又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