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雪 《理论学刊》2006,(1):45-4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都面临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遇,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生活的。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  相似文献   

2.
董鹏鹏  刘锐 《唯实》2007,(11):50-53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住房等非农用地需求的增加,必然造成一定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由于征地制度的设计不合理,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单一、安置费用低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只有改革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妥善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4个省(区、市)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圈地的各种"开发区"有3500多个,占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全国城镇建成区的总面积,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占而不建.另据在16个省的调查,2000-2001年共征地246.9万亩,其中耕地171.4万亩,失地农民236万人,大体上每征用1亩耕地就会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目前全国失地农民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不可避免的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土地经营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就业培训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健全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绝对多数.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土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农民重要的生活资料,是多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具有国家所赋予农民的社会保障的性质.因此,土地一旦被征用,对农民来讲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必然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失地农民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小军 《求实》2004,(12):102-105
在城市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空间的扩展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 ,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 ,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 ,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 ,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民土地权益是“三农”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土地发展权价格理论,以闽侯县上街镇土地为例,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认为基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通过搞活农地流转,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延续;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弥补集体经济组织的“虚位”,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历史上以农业生产为主,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地日益增多.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9月,仅嘉兴市区规划区内征地累计就达6.5万多亩,全市累计数则超过25万亩.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嘉兴市从1993年开始在市区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换社保"为核心的失地农民安置政策框架,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因征地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制度缺陷与重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祥林 《学习论坛》2006,22(2):31-3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一般认为,农民有职业和身份两个层次上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份上的农民概念和职业上的农民概念在农村非农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在经济现实与制度跟进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混乱等是促成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被边缘化了。为此,改革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征地补偿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的农民。伴随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凸显,如养老保险制度功能较弱、医疗保险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能力偏弱、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不利于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相当严峻、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要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建立以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新型农村基本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形成城乡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结构性嵌入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之中的,这种结构性嵌入机制要求仅仅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不够的,失地农保制度的完善必须以上述四项制度的完善为前提.必须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征地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利益诉求实现制度,从而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与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减少的耕地在1亿亩以上,同时也出现了4000万以上的失地农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失地又失业的境地。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一、耕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压力1.经济增长形成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土地的占用也呈现出需求愈来愈强烈的趋势。一方面是城市扩建的压力。近二十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过低而且形式单一,导致大批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柏欣 《揭阳论丛》2006,(3):38-4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要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身份的转变大致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型 ,即农民在制度性安排下顺利实现身份的转变 ,土地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另一种是被动型 (或强制型 ) ,指城郊农民因城市扩展一下子失掉了土地 ,但由于政策及制度上的欠缺和障碍 ,使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 ,处境极为尴尬 ,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征地补偿标准过低 ;拆迁安置不到位 ;再就业十分困难。失地农民走出困境的途径有 :按照市场规律 ,提高土地的赔偿标准和探索新的土地流转模式 ;按市民一般生活条件给予合理的安置 ;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再就业问题 ;建立与城市相通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与城市相通的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分析发现,农民因失地上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补偿标准低,二是补偿标准不统一,这就表明了在同区域同类型土地征用实践中,统一征用标准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使许多农民成为“失去土地”的市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发展必须迈过的门槛。因而,我们不能惧怕征地,关键是要构建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维护农民在征地前的占有权,在征地中的收  相似文献   

18.
“失地”背景下征收土地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保障手段,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众多的农业人口与稀缺的耕地资源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尽管如此,这仅有的耕地资源还在逐年减少。据有关方面的预测:1997年至2010年,耕地减少面积至少1.6亿亩,其中建设占用4500万亩,生态退耕6000万亩,灾毁2500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3000万亩。其中,政府征收土地是一个主要的途径。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正沿着不同的途径大规模地失去他们安身立命的土地。土地征收补偿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征收土地补偿依据陈旧。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0…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很低,忽视了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问题,就业保障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农民社会保障宣传力度不够等,为维护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河北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体制创新为推动力,探索在大制度框架内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通过立法明确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并通过程序设计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杨柏 《当代贵州》2009,(2):49-49
金融海啸拍岸,使得原本在沿海干得好好的大量贵州籍农民工卷起铺盖回家.有报纸说,现在每天返回贵阳的农民工成千上万.我国30年转轨中,约有3000万工人下岗,5000万农民失去土地,1.2亿农民在城市与农村间流动.现今金融海啸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又导致众多农民工返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