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坝尚清风     
胡桂林  曾勋 《廉政瞭望》2023,(17):16-17
今年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忆往昔,阿坝儿女砸碎封建农奴制枷锁,阔步踏上社会主义道路;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拓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路子、构建新格局,发展新产业,实现了民主改革和全面小康两次“千年跨越”。  相似文献   

2.
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色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形势严峻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弘扬“红色文化”,应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全面提升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的重要概括,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突出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关键。我们党历来重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根据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从时代的高度不断提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曼  韩锦伟 《世纪桥》2023,(3):69-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9,(11)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所凝聚成的深厚精神和物质遗产,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增强人民的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操。随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是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认知度不高、教育不够广泛、及应用方式单一等等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中值得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精神还处于不充分状态。为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汲取其精髓为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世纪桥》2023,(7):36-38
精神动力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号具有能动作用,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红色基因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作为高尚精神的凝结,它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与作风等精神动力,对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对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精神动力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延安发展壮大,是因为拥有一项核心软实力——民主。民主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延安的精神信仰,民主制度在红色延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民主作风在红色延安的党群关系上得到了生动体现,民主政治生态使红色延安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民主是红色延安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延安留给党和国家的宝贵政治遗产和精神遗产,对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核心精神之一。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柏坡精神,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时代内涵,赋予了地域特色,提供了实践载体,新时期新形势下延伸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精神,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色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的精神沉淀与升华,高度凝练和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红色精神谱系作为中国精神的先进内核和宝贵精华,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红色精神谱系提振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劲动力,保持应对民族复兴风险挑战的强大定力,增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23,(6):35-37
<正>“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亲切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继承彰显和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引领当代青年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是引导青年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锤炼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生动教材。当代青年以红色文化作脊梁、作根基,在优秀青年文化的教育下,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新的史诗。  相似文献   

12.
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时代性与人民性的深刻反映,以及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精神养分、创新动力和实践基础。文化选择、文化创新和文化渗透是实现红色资源上述文化价值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开讲"新年第一课",强调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深刻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重要遵循,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践行者和承载者,应当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红色教育培训模式,秉持知行合一的实践特征,将传承红色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贯穿于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用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引领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与实践"三个代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许伟 《学习月刊》2023,(2):33-3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部署了“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保护利用好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科学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全党增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自觉,对于激励全党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既实现了对以往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理论发展,又彰显着其作为化解矛盾的能动意识本质以及引领斗争实践的高尚政治品格属性。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不同内容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为价值追求的主导性内容、作为过程展开的主体性内容与作为外化表现的扩展性内容的有机统一,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在现实实践中发扬斗争精神,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起点上,坚持方向与立场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实践落脚点上,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不懈地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发展理念,就是要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工具理性与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的精神为归依为关怀特征的理想建设,呼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主体确认;  相似文献   

20.
李霞 《求实》2014,(3):93-96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新时期党和人民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任务,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红色文化的逻辑演进;两者互为逻辑中介,具有共同的逻辑中心以及同一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