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几个经济犯罪罪名的合称,这一类经济型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公众的财产利益。以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为视角,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内涵、特征以及成因;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机制,以一体化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侦查职能的发挥,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支撑;监督制约机制是侦查机制里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来提高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成效。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对传统的侦查模式予以改革,在侦查立案方面,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在侦查协作方面,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在侦查取证方面,变侦技分离为侦技合一;在侦查公开方面,正确处理侦查秘密与侦查公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具有受害人数多、涉及地域广、办案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网络敏感度高的显著特点,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数据时代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创新预警研判机制、合成作战机制、追赃减损机制、维稳处突机制,形成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施.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的不和谐因素。该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侦查也应采用相应的侦查对策和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增长速度迅猛,但网络犯罪侦查活动受立法滞后、基础工作薄弱、侦查协作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难题.现阶段应拓展思维,形成网络犯罪侦查应对模式;加强建设,形成网络犯罪侦查专业队伍;强化取证,形成规范有效的电子证据体系;厘清共识,形成高效国际侦查协作机制;社会参与,形成网络社会的自律与他律.从诸多方面形成合力,以提升网络犯罪的打击效能,更好地维护网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6.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具有广泛性、后果严重等特征。该类犯罪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如金融体制不够健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打击不到位、犯罪成本较低以及参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盲从、投机心理严重等。对此,预防和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需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消除社会冲突,发现、解决社会矛盾,不仅在金融政策上要“疏”、“堵”双管齐下,还要利用典型案例,做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和心理预防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把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构筑有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频发,表现出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成为刑事司法打击的重点。通过对G市近5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司法判决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受一些案外因素的制约,司法机关往往会基于对追回被害人财产、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选择较轻的刑罚。但是,深入分析这类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司法机关面临的困境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经济运行保障体制不健全、有利于犯罪发生的条件长期存在、缺乏应有的司法独立运作体系等。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机制的完善、构建来摆脱刑罚在规制涉众型经济犯罪时面临的困境,实现刑罚在预防和打击犯罪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赌博作为新兴的赌博方式,其犯罪与传统赌博犯罪相比,危害性更大、隐蔽性更强.对网络赌博犯罪的侦查具有发现难、取证难、追赃难等特点.在侦查工作中应采取广辟情报来源、变更侦查方式和提高侦查工作中的科技含量等手段来有效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与虚拟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犯罪,侦查活动也必然在虚拟空间展开。针对网络犯罪的虚拟侦查手段有网络监控和网络IP锁定;针对传统犯罪的虚拟侦查手段有网上摸排、网上缉控与网上追逃、网上扩大战果等。虚拟侦查能够提高侦查效率,节约侦查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明市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案件数量增多、涉案主体变化、受害群体集中、涉网特征明显和潜伏期长、危害性大等特点,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行政监管难、立案侦查难、法律政策把控难和追赃挽损难等问题,应从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情报预警研判工作机制、专业侦查工作机制、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维稳处置工作机制、宣传防范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强化工作举措,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态势,严防经济领域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  相似文献   

11.
要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就必须正确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等。其中体察民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了解民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 ;集中民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 ;珍惜民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凝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谈谈侦查人员在侦查中的直觉、灵感、智慧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侦查人员在侦查中的直觉、灵感、智慧和机遇的内涵、特点及其如何形成和把握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赵继显 《外交评论》2007,52(5):102-107
大部分中国学者所考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具有现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权地位。自1960年代以来,以"多原"和"多元"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性已经逐渐确立,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努力仍无法创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可以借助后现代性话语和思考方式探讨建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流窜化的特点。教育体制不完善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未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司法制度的一些缺失,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偶然性、必然性与或然性是基本哲学范畴,反映事物因果关系特性,应为侦查工作所重视。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强调必然性的积极作用是:有助于侦查人员在观念上树立侦查破案的必胜信心;为侦查人员提供对案件情况的认识依据。但是,过于强调破获案件的必然性容易导致违背客观规律、不切实际;或者导致认识僵化,难以突破思维定势。偶然性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重视侦查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过于强调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偶然性将使侦查人员丧失工作及积极和主动性,陷入神秘主义。侦查认识的核心思维方式是或然性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侦查人员处理好经验定势与突破惯性的关系、主要侦查途径和次要侦查途径的关系,以及理想追求与现实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和规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在建构主义学者对其进行细致研究之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都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理想主义强调规范可以脱离权力而独立起作用;现实主义在着重强调权力与利益作用的同时,认为规范可以对权力起辅助作用甚至是次要作用;新自由制度主义将权力因素作为制度研究的参考条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解释规范,不仅为建构主义的批评预留了空间,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商事账簿是商事实践的产物,随着商业的拓展,商事账簿的制作、保管日益受到重视,各国逐渐对商事账簿的制作、保管义务及证据效力给予立法规制。本文以我国的立法现状为视角,重点剖析了我国对此问题的立法缺陷,进而结合国外的有益经验,在即将制定的《商事通则》中应如何对商事账簿的制作、保管义务进行立法规制及其证据效力应如何认定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文化自觉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很多中国民众 (包括青少年 )对 91 1事件的不正常反应和对美国的矛盾心理表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仍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这无论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还是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应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 ,在文化适应的高度上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全球化人才。  相似文献   

20.
供述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种类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关注 ,本文在分析了供述的证据价值后 ,认为应当在充分肯定供述的证据价值的同时 ,更要理性的认识供述的特征 ,从而确定供述的证据资格 ,使供述能在诉讼中真正发挥证据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