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沙市十五家企业厂长、经理在会上提出:健全企业立法,加快法规协调配套,加强司法保护,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武汉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生、本刊特派记者温世扬报导:为了充实九月中旬在武汉召开的“增强企业活力的法律保障”学术讨论会的内容,总结交流搞活企业的经验,中共沙市市委政策研究室和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评论》编辑部于七月十六日在沙市沙松电冰箱厂联合召开“增强企业活力的法律保障”研讨会。中共沙市市委副秘书长龚诗俊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沙市日用化工厂、沙松电冰箱厂、沙市水瓶厂、沙市棉纺厂、沙市南阳机械总厂、沙市汽车电机厂、沙市阀门总厂、沙市自行车厂、沙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地方立法指导思想和重点要着力实现"四个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地方立法理念;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宗旨,进一步突出立法工作重点;以尊重立法规律、遵循立法规则为准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立法工作原则;以推进创新、完善机制为途径,进一步增强地方立法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 5月17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局在广东省惠州市联合召开了《立法法起草工作研讨会》,部分法律专家、中央有关部门以及一些地方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立法”的概念、制定立法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指导思想、法律框架、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监督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立法”的概念 有的同志提出,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其他机关没有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制定、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是从属或者附属于全国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继续围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这一中心开展各个方面的立法工作。截止到七月上旬,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部法律议案;制定和发布了19件行政法规。目前,这些法规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得到发挥。本年度国务院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继续体现立法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服务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同时配合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以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法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 十年改革是我国企业立法富有成就的十年。相对于以往,无论在立法的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第一,企业立法开始冲破传统的立法框架和模式,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初步实现了“国家主体”向“企业主体”的转变。这集中体现为企业立法对全民企业商品经济主体性质及企业法人地位的确认。  相似文献   

6.
<正> 一增强企业活力对企业法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就是指增强企业“机体”的活力,具体而言,就是指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影响企业这四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企业的自身素质,即企业自身“机体”所具备的素质,包括企业的先天素质和企业的后天素质。企业的先天素质是指企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调查分析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有关承包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承包中不仅要强调企业上缴财政,而且要重视增强企业活力;改变企业承包“死基数”的作法,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改变国家直接选定经营者的作法,确定企业法人承包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提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990年,围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这一中心,国务院继续加强各个方面的立法工作。一年来共制定行政法规45件,其中国务院发布的有26件,国务院批准、部门发布的有19件。这些法规的发布和施行,对于进一步落实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促进国家机关廉政建设、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个断扩大对外开放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特点如下: 一、完善企业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是当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立法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李文发 《行政与法》2004,3(2):49-51
我国的行政立法在指导思想、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完善行政立法,将行政法定位为“控权”法,贯彻立法的民主、法制统一原则,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加强行政权力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与山东省法学会于1992年7月16日在烟台市联合举办了一九九二年年会即“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我国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有成效的讨论。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事立法(一)完善民事立法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深化企业改革,分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加强租赁经营的经济法制,是促进租赁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抓紧租赁经营立法,使租赁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对租赁经营法律保障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少瑜 《法学研究》2000,(5):153-160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到 2 0 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这是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重视法制建设 ,加强立法工作 ,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经济方面的法规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和 1993年党中央提出“本世纪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后 ,党中央更加明确地提出的立法目标和立法指导思想。为了加深认识 ,开阔思路 ,并进而推动国家有关部门作好立法规划和计划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邓…  相似文献   

14.
<正> 199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在中国西安举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国际研讨会”。会议就经济体制改革的立法状况、企业产权、法律框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重点探讨了金融管理、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劳动立法、社会保险立法等有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全党和全国人民精神振奋,思想解放,团结一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前不久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再次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上下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呼声很高,特别是对加快经济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还指出:“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立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为地方立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立法观念,端正地方立法指导思想,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坚持实事求是,从基本省情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确定并实施立法项目。既要避免照抄照搬国家法律条文,又要防止违背法制统一原则,盲目追求“地方立法体系的完整性”。 …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的最主要一条就是如何增强企业的活力问题。早在1984年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之后围绕这一中心环节,采取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整套理论,并且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明确提出了要深化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理  相似文献   

19.
施正文 《中国法律》2007,(5):40-42,106-109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倍受瞩目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现代法人税制的要求,以统一法律、公平税负、完善税制、促进发展为立法精神和指导思想,在纳税主体制度、税率制度、税基制度、税收优惠制度、反避税制度、徵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政务诚信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加强政务诚信,应采用“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建设,措施包括:完善政务公开立法,奠定政务诚信基础;健全行政职权立法,明确政务诚信边界;加强行政程序立法,规范政务诚信流程;健全失信责任立法,夯实政务诚信保障;加强行政伦理立法,筑牢政务诚信道德防线.实现以法治助推政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