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是黔东特区建立60周年.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三军进入贵州黔东地区,成功地建立了贵州高原上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认识黔东特区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一、黔东特区创建前的革命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中央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周恩来、贺龙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后,党中央派遣周逸群、贺龙到湘鄂西组织湘鄂边前敌委员会,领导和发动武装斗争.经过艰苦努力,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根据地得到很大发展,红军人数超过一万人.当时,湘鄂西、中央、鄂豫皖三个根据地被称为全国三大苏区,形成三角之势,遥相呼应,构成对湘、鄂、豫等省敌人的威胁和包围,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正当革命斗争形势发展之际,被“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支配了的党中央,盲目地在大城市搞总罢工和武装暴动,曾派邓中夏到湘鄂西改组红二军团,命令红二军团撤离根据地远征去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却在途中的杨林市地区失利.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  相似文献   

2.
黔东特区与土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特区建立于1934年,它是贵州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与土家族的革命斗争精神息息相关。土家族聚居在黔川湘鄂边境地区。贵州全省100万土家人口中,黔东地区占92万。而黔东地区以德江、沿河、印江、思南为最多。土家人民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是在反抗军阀割据及国民党政府统治中,不畏强暴、英勇斗争,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一、土家人民的英勇斗争迎来了黔东特区的建立本世纪肥年代初,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开到贵州之前,位于黔东北的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等县的土家人民大闹“神…  相似文献   

3.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入黔之前的1932—1934年的3年期间,在黔东北之道真、务川、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等县的162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爆发了百余起神兵起义,数万贫苦的土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男女农民,通力合作,假神自励,英勇顽强,拿起长矛大刀、斧头三角叉,杀向官僚军阀、地主恶霸,攻城陷镇,撵官夺权,除暴安良,废除苛捐,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广阔地带领导新式的农民战争,建立云贵高原上唯一的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年至一九三六年,曾经有五部分中国工农红军部队先后远征、长征在贵州。在长征中,中共中央曾在贵州召开过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黎平政治局会议和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些远征、长征在贵州的中国工农红军,分别创建过黔东特区,成立过遵义革命委员会,组织过川、滇、黔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倒马坎位于川东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峻岭乡。自古为川黔边区酉阳、秀山、沿河、松桃等县的交通要道。传说清代贵州提督花连布镇压乾嘉苗民起义,途经这崇山峻岭时,被起义军用乱石将其人马击落深山峡谷,倒马坎由此得名。 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开辟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震慑了当地的反动统治集团。秀山县反动政府惧怕红军攻占秀  相似文献   

7.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红色根据地。她在敌人大规模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之下,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这与根据地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工商贸易政策,搞活苏区经济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作管窥。 1934年11月,红二、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局面。首先,国民党实行军事“围剿”。1935年初,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根据地进行六路“围剿”,先后出动了正规部队约20万人和地方保安团约10万人的兵力,企  相似文献   

8.
<正>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国家政治保卫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公安机关正式产生。它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行使国家警察机关的一切职能。一、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的历史背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入了创建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时期。从1927年秋收起义到1930年,在全国先后创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在各根据地建立之初,先后建立起各级工农民主政权——工农革命委员会,下设“肃反委员会”,这是在根据地与在上海保卫中共中  相似文献   

9.
贺龙纪略     
七群龙得首自腾翔一九三四年十月,当南方最后一个革命堡垒——中央苏区也被迫撤出的时刻,在澧水乌江之间,又崛起一个革命堡垒——湘鄂川黔苏区。这块革命根据地,是红二、六军团在原来的“湘鄂边苏区”基础上恢复、扩大和建设起来的。二、六军团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廿五日在贵州松桃会师,到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告别湘鄂川黔各族人民而开始自己的长征,历时一年零一个月。这个红色堡垒屹立于南国的时间虽然短促,但正如古  相似文献   

10.
正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扼川、滇、黔三省要冲,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七星关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35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旧址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1,(24):36-37
1930年2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化名邓斌)和李明瑞、俞作豫等继百色起义之后,在左江地区发动和领导了龙州起义,建立中国红军第八军,成立左江革命委员会。龙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次威震南疆的英勇的武装起义。起义后创建的左江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贺龙纪略     
七铁流万里向延安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是在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正确指挥下,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道路,进行的一次胜利的长途远征。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突围的光荣任务以后而开始的这次战略转移,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又一次表现出贺龙同志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卓越指挥才能。一九三五年十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后,蒋介石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又开始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他动用了一百三十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逐段构筑碉堡,步步进逼,企图把二、六军团压缩消灭在龙山、桑植、永顺的狭小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东兰大同革命老区与河池市金城江区、大化县相连接,是通往东兰西山、河池、都安、南丹的交通要道。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大同区在白色恐怖下仍坚持开展公开顽强的武装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4.
4月中旬,黔东大地春江水暖。记者一行来到了铜仁,在江口县参加“铜仁地区全区人大理论研讨暨宣传工作会议”后,走访了思南、沿河、德江等县(自治县)。素有“黔东门户”美誉的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北部,地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8%,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相似文献   

15.
一次难忘的“会战”苏上杰1982年,我调到区党委党史办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下达了一个全国党史重点专题资料的征集提纲。其中,广西有四题:(1)红七、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2)八路军桂林办事处;(3)党领导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4)我...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6]1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央编办关于贵州省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5]103号)转发你们。根据批复,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4)
正今天,当我们在江西瑞金、兴国、宁都一带实地走访80多年前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工作和生活旧址时,了解当年中央苏区干部在军情紧迫、环境复杂、工作艰苦的状况下,一心为民,尽心为公,真抓实干的生动事例,耳边回响着当年苏区传唱的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诞生,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动态     
《传承》1998,(5)
东兰四个革命纪念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2月,东兰县革命烈士公园、东兰革命纪念馆、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等四个革命纪念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启强)1998年2月26日,博白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双旺镇,隆重举行桂东南博白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揭幕典礼活动。当年参加起义的指战员,烈属代表,玉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博白县四家班子、县直和各乡镇领导及双旺镇干部群众2000多人参加活动。(陈锦清、照伟光)桂平市第一个村级地方志(盘石村志),由…  相似文献   

19.
唐兴文 《传承》2004,(6):26-27
被誉为“小遵义会议”的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全州县城关岳庙左侧,刻着莫文骅将军题写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扭转危局。1931年,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同志在这座古老的庙宇里,主持召开了红七军离开广西前的最后一次前委会,会议抛弃了“左倾”冒险计划,决定到湘、粤、赣革命根据地与朱毛红军会合,从而挽救了红七军。这次会议是红七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闪耀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伟大思想的灿烂光芒。如今,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仍能得到深刻的启迪。1929年,邓小平领导闻名全国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近万人的正规红军——…  相似文献   

20.
韦英思 《传承》2013,(10):150-150
善于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地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不仅认真向实践学、向自己的同志学,也向自己"高明的敌人"学,有一批保定军校出身的将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教员。张振汉,江苏铜山人,第三期炮兵科肄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1931年被任命为第四十一师师长。1934年冬,参加了蒋介石调集兵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