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加强民生建设,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民生建设层次低、速度慢、情况复杂多变等深层次问题,致使农民工在城市依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挤压式农民工市民化方式是农民工民生建设滞后的原因;加强农民工的民生建设关键是要坚持社会公正,加大相关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资金困难与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使所有农民工与市民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相似文献   

2.
人与社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的联系。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理论前沿》2004,(17):13-14
中国的市民社会与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节奏,培育强大而有序的市民社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政府的改革以及政府对于市民社会的培育和积极引导,是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极性、线性等思维方式造成了对社会发展方式构建的许多误区,因而就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其向现代科学思维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不仅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必须以和谐社会的实践为基础和轴心,从而使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取得一致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文化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并在当代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精神力量。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重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理念,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发展同步合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评价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4-25日,由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2011中欧社会管理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挑战与机遇,下设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基本问题、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管理等五个分论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组织的功能来看,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承包公共服务、利益群体自治、社会慈善救助和民众志愿参与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必须解决认同感、合法性、社会化和互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民企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民企存在与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条件是: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为个体、私营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历史前提.第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目的的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时期。本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结构、公平以及制度"等各要素统一、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判断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是内涵式还是外延式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职能的发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时代价值。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程度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人类社会发展观念的演变遵循“以人为本———以物为本———以人为本”这一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关系发展理论大多源自于西方,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化过程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历史过程,结合近代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外力作用下初步形成的城乡分离(1840-1949)、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下城乡对立进一步发展(1949-1978)、市场机制作用下城乡关系调整与城乡对立扩大(1978-2003)、政府引导下统筹城乡(2003至今)。在这个历程过程中,其根本作用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之带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跟进。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的城乡户籍二元制度,导致人口转移停滞,城市化发展滞后。要解决城乡分离与城乡对立问题,不仅要解决个人劳动方式、生产方式的对立,而且也因此带来城乡社会发展中身份、财产、交换、政治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深刻矛盾,也就是解决人的问题。通过梳理和考究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及其演进,对于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型城乡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阶段的社会发展都不能离开思想的引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下,不同群体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在生存方式、达成目标、群体形态呈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往往是与特定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契合的。仔细审视、观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这一动态过程,不难发现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对于群体性生活有着价值引领与社会整合作用。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原生态的群体形态到现代的共同体形态。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源头进行溯源,发现自在阶段的夏夷和合思想,自觉阶段强调民族精神的合群思想,以及自为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观为指导的共同繁荣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思想脉络。这些思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十二五时期,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复合效应。本文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七个方面构建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差异,并将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做对比分析,以期针对各自不同类型采取对策推进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核心议题在于发现并满足需求,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中国与西方在社会结构、权力责任意识观,国家社会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阶级区隔等方面的不同。在当前的社会建设中政府应让利放权,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解决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发现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思考徐志坚国家的发展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所谓社会发展,也就是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关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它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同所有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发展观有所不同,而不同发展观的社会作用也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更由于其“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人类价值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环境法作为上层建筑,其反映的是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规制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后者反过来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文中将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基地为视角,专门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方环境立法的关系,揭示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赢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类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生活为纽带所组成的亲属团体和社会单位,是社会的基础结构和组织形式,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社会发展无非是社会制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 ,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 ,已经接近警戒线 ,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方式 ,以推动养老保险事业与社会改革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十二五"发展宏图淡化GDP等指标:从国强到民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