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晁错思想的特点是通过古今之变来阐述君臣之义,并最终将古今之变落实在君臣之义上。中国政治思想大体可以勾画为三个维度,天人之际为空间维度,古今之变为时间维度,二者构成纵横两条坐标线,而君臣之义就是这个坐标的圆点即轴心维度。晁错对汉初无为政治的理解不是君主无为,而是臣子无为。晁错认为在人臣治国的时代,法治与仁政开始有了现实结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正>《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谏官魏征、虞世南等人编辑的,是包含明君治国的经验启发、昏君灭国的经验教训、君臣君民关系相处之道、奸臣欺主国家灭亡的醒世警言等内容的历代帝王治国理政之得失经验的治世宝典。深入挖掘其治政思想,可以追本溯源,探析中国共产党能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传统文化之源,从而激励党的领导干部研读《群书治要》,经受住“四个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不断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官员以及著名学者,著有《逐贫赋》、《谏不受单于朝书》、《太玄》、《法言》等作品,其中《太玄》和《法言》集中反映了扬雄的治国政治思想。本文以这两本书为例,分析扬雄的治国政治思想。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扬雄治国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将贞观朝的开明政治和唐太宗的不朽业绩与《贞观政要》相联系。其实,记录这段历史最为详尽的史籍,莫过于在太宗去世后高宗为之修纂的《唐太宗实录》。《唐太宗实录》的修纂,为贞观历史提供了仅次于起居注和档案的原始记录和史料,勾画出“贞观之治”的壮丽画卷,从而也为后世君臣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借鉴的依据和效法的对象,并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领导干部从政治国必须遵循的准则和立身之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执政观、权力观,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培养求真务实作风以及做到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和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从政重德、修身齐家等思想,在政德教育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墨子政德思想对新时代领导干部队伍政德建设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推动新时代领导干部坚定政治定力,提升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素养,保持优良的工作和思想作风。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教育需要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另一方面要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相关制度,从而打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11.
先秦黄老道家普遍重视治国理论,这一点在《鹖冠子》中尤为突出。而《鹖冠子》关于经世治国的论述中,"选贤任能"的强调占据较大比重,对于人君、贤才不同方面的分析也比较周详。其中包含了黄老道家一贯的君臣分位、审时度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二千多年来,儒学在中国政治思想界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几年来,儒学的思想更是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青睐,成为其治国不可缺少的宝贵政治思想经验。本文从儒学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和合"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儒学与我国重要政治理论提出的相互关联。从而说明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政治的深刻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政治入诗,是我国历代诗词的一个传统和特点。不管这些诗词从艺术上怎样评价,但却将一些宝贵的治国经验、经世主张保存于诗词之中。特别是我国历代明君贤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所作的治国诗词,多为他们立身处世和探索治国之道的经验总结。内容主要是抒发政治报负;鞭挞贪官污吏;劝谏君臣,讴歌英雄;总结历代兴衰更替的经验教训,揭示“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历史规律等等。因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特殊的宝贵遗产,细心研读这些诗词,无论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执政水平,还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从《贞观政要》看魏征的治国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征是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名相。《贞观政要》一书介绍了魏征从平民到宰相的人生历程,记载了他的治国主张,主要是他提出的关于人心思治的教化方针,长治久安的治国之术。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的局面,这与其"民贵君轻"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思想根源主要来自建国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人民的力量;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善用贤能,虚怀纳谏;汲取隋亡的教训以及其自身的素质和文学修养。唐太宗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直接促进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同时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传统的诚信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诚信的价值的见解;古人对丧失诚信之害的认识;为营造讲诚信的社会环境,而提出的为人处世,治国从政的诚信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关键期从政者中出现的“双重人格”、“权力期权化”及“裸官”等偏差的价值取向。既是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又是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也是群体文化心理认同偏差的结果。因此,矫正这一偏差要强化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规范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和优化廉洁从政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其极其丰富抑或说是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中,蕴含了一系列治国安邦、为官从政、修身养性的原则和规范,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儒家廉政思想,尤其是其中有关个人修养的思想极具超时空意义。在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回眸历史,重温传统,深刻领悟并身体力行其中有关个人修养的思想,对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自身修养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历仕四朝,从政近五十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特别是其人才思想颇有独到建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创新、发展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需要与时俱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泽民分别从两个“治国”方略教育、“三观”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和“五种精神”教育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