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相似文献   

2.
蒋楼 《实事求是》2012,(6):12-16
文本研究和经典著作解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蕴含的“现实批判”维度的革命观,不但实现了马克思革命观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现实批判”的思想维度和“以人为根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管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理念支撑和方法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能力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个重要理论生长点,在马克思看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与使命。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精准理解"新时代"的多重维度与科学内涵至关重要。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文静的《论个体能力及其实现条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能力思想初探》一文对《1844年经济  相似文献   

6.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文本、历史、实践三重向度。在阿尔都塞那里,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对马克思人道主义化的批判在深层上必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必须经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洗礼才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资本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回应社会热点,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体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发扬了德国哲学批判的传统,并以"人的问题"为内在逻辑线索实现了对宗教、政治以及哲学这三重批判。因此,深刻认识马克思的三重批判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路及评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话语,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存在三处交集: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深度解构;对历史生成性和开放性的强调与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和人类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话语交集背后的深层逻辑却是异轨的,这从反面给今日马克思主义研究带来两点启示:一要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辩证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以及如何生产保持高度自省。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早期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风格与面貌,其中对于德国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严重滞后性所进行的彻底的批判无一处不振聋发聩,直指要害,堪称时代先声,革命锐思。本文将从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三重维度的批判对马克思这一阶段批判形态以及批判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并尝试还原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是特里·伊格尔顿批驳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的力作,其中折射出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本文以此书为主要参考,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深入挖掘和提炼总结了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观对当前中国重塑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重建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和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指认它停留于社会表象,无法达至现实的本质。为此,卢卡奇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批判认识论,重建历史主体的批判理性,激活唯物史观的批判精神并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重建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从而为革命指明道路。然而,由于没能真正把握住《资本论》中认识论的科学内涵,卢卡奇最终重陷他所批判的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的形而上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内在价值,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大历史任务。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姜海波教授的《青年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再探》基于马克思早期文本,揭示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早期著述中的含义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正是通过实践概念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彻底超越,从而在实践观的基础上建构了唯物史观。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德栓教授的《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分期思想的批判》一文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因国际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的《资本论》的再度热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皆昭明,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由内及外而自发生成的强大吸引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魅力合法性的双重依据;必须从整体特性、历史发展、时代特征三重维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琳 《世纪桥》2010,(21):39-40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成果,《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而其中马克思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更应该得到关注,这是因为马克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本文将重新审视《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其在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作。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阐明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以诞生,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对旧哲学实践观的巨大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探寻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闪烁的理论光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放(1.5)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与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分野王飞南(1.8)冷战后时代世界共产党面临的现实挑战蒲国良(1.50)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深化——谈谈对“剥削”的若干看法董建萍(3.5)邓小平的监督思想取向辨析刘彦昌(3.9)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吴滕(3.14)经典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性赵平之(5.10)隐性逻辑之人本话语及其终结——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周秋明(5.16)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存在”范畴的多维度阐释卢秀廉李兆凯(5.20)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