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看完反腐倡廉题材的影片《生死抉择》,我深深地为影片中的主人公杨诚、李高成等先进人物的形象所感染,折服于以李高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弘扬人间正气的高尚情操和品格。 影片《生死抉择》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的突出矛盾作了较彻底的揭示,对腐败分子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它既反映了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不法分子作案办法的诡诈性,也提出了诸如领导干部如何教育和管理自己的亲属,如何对待对自己有恩的人等问题。但该片要告诉观众的关键问题是,在人情和正义之间,在腐败与反腐败斗争之间,在至爱亲情与高尚党…  相似文献   

2.
李兴旺  常芳 《政府法制》2008,(18):53-53
反腐题材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反腐倡廉力作,是当前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生动教材,不仅是一曲震撼人心的正气之歌,更是一部警世录。观看此片后,令人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3.
生死抉择     
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向往无数的二十一世纪,它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拥有一种完满的人性,人才能承受在竞争中出现的各种压力,从容地面对生活的严峻。但我们都应该正确的面对所有的这一切。生死的抉择和把握也变得异常普遍和重要。对于人生的态度要作一个重新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官之道忌贪赃,且看群蠢撒疯狂。权钱交易腐蚀链,盘根错节关系网。成克木一毁灭的警示因何巨贪能得势,监督不力一警揭。仓储有隙鼠作盗,大厦成朽虫为孽。贿赂有恃通天术,谋私无厌饱腹囊。治吏倡廉靠峻法,奋起利刃斩凶顽。官高失控易特殊,美色诱惑胜祸水。反腐战鼓擂正紧,鱼待强肌树清规。《生死抉择》观后(外一首)@刘新~~  相似文献   

5.
王笑红 《检察风云》2012,(22):82-83
诺奖组委会请莫言推荐一部自己的作品,他推荐的是今年5月才在瑞典翻译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给一位师兄打电话,本来是要谈谈他的书稿的事情,结果还没等我开口,身为法学教授和文学青年的师兄先表达了一番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激动之情。他和莫言一样是从最落  相似文献   

6.
曹小航 《检察风云》2010,(20):54-56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戏剧中提出的“生与死的抉择”,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1988年底,有部分刑法教授、学者、专家参加讨论起草的刑法修改稿,将我国现行刑法分则第1章的类罪名“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并删去了有关反革命目的的规定。这一修改,对于适应国际斗争的需要,更有力地打击此类犯罪以及对刑事立法的完善都富有建设性的意义。因此,得到了刑法学界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大家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抉择。但是,何秉松教授发表在《政法论坛》1990年第2期上的《一个危险的抉择》(以下简称《抉择》)一文却把上述修改说成是“一个危险的抉择”,并认为  相似文献   

8.
一群肾衰期患者,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血液透析医疗费,不得不在北京合伙购买二手机器进行自我救助和治疗.由于此类非正规的操作和营业很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感染,也有违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所以通州区卫生局在2009年3月底对这种自助透析发出了禁令.这意味着有关患者将不得不在到医院高价透析与放弃有效治疗之间进行艰难的取合,实际上无异于生与死的抉择.该决定既然在客观上导致了医院受惠、病人受难的结果,也就难免引发许多不平之声.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影制片厂最近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确是一部反腐倡廉、产生轰动效应并能引起观众深思的好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现状。影片塑造的李市长不怕邪恶、一身正气的形象感动了无数观众,大家渴望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李市长——当代的清官。如果能这样,则何愁贪官不除,何愁中国不是廉洁的净土。然而笔者却有一丝忧虑:假如省委书记也像严付书记一样是个贪官,或者是个糊涂官,这个清官市长的命运又会如何?为什么大案要案要由地方的行政长官拍板?他们拍得不正确怎么办?我们目前反贪机构的设置能否承担历史赋予…  相似文献   

10.
电影《生死抉择》在全国范围内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是我根本没想到的,也同样是《生死抉择》剧组的所有主创人员都没有想到的。很多专家、学者也都热烈地参与了分析和讨论,归纳出种种原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1.
尹平笑 《中国律师》2000,(12):82-82
在近月举行的一个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研讨会上,有一位美国耶鲁大学的宪法教授指出,法院在审理有关《基本法》的诉讼时,应更多考虑其判决会为社会带来的“实际后果”,对大部分在香港接受英式普通法训练的律师来说,这观点不但是新鲜,甚至可以说具有“震撼性”。《基本法》的特点要判断这位教授是否言之成理,我们可先探究一下《基本法》的性质是什么,它与一般法律条文有什么区别,总的来说,它有以下三大特点:1.凌驾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下简称《铁路法》)是一部新的法律。只有注意它的特殊性,即它与其他事物质的区别,才有可能区别事物,把握事物。《铁路法》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铁路法》是铁路运输行业的特别法,反映了国家铁路运输企业的特殊性。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规定一般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性质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说明本法的制定.充分反映、完全符合并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具有广泛、深厚的民意基础。条件具备、正当其时,为世人所瞩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相似文献   

14.
王歌雅 《法学论坛》2020,(1):115-125
《民法典·继承编》的编纂,关乎《民法典》编纂的体系与质量,牵涉我国现行《继承法》的理念传承与制度完善。若要编纂具有本国特色与本土情怀的《民法典·继承编》,则需关注继承民俗与继承习惯,回应继承需求与继承关切,借鉴域外继承立法的规范设计与制度走向。继承立法并非仅是单纯的制度架构与模式选择,而是融合了理念、传统、希冀、情怀的价值抉择与利益博弈。故《民法典·继承编》的编纂,应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即通过编纂定位,实现功用价值、追求内在价值;通过争议抉择,拓展法定继承顺序、调整直系姻亲的继承地位;通过制度补益,修正继承行为、更新继承习惯。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及其实施张再平一、《劳动法》总体评估。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劳动基本法。它的颁布与实施,表明在我国劳动关系领域法制化方面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首先,它体现了市场经济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劳动基本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至今尚未出台,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法律层次上看,《劳动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典。国际上有人把它称为“第二宪法”。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法律和法规所不能代替的。从实际需要来看,它既是劳动制度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也是实施《国际劳工公约》,与国际惯例接轨,反击少数国家借此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有力方式。因此,加快《劳动法》制定的步伐,及早颁布一部质量较高的《劳动法》,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劳动法》的起草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尽快制定《劳动法》。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即组织力量着手起草,召  相似文献   

17.
杨成铭 《中国法律》2006,(6):40-41,107-109
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中国实施9年义务教育。20年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与1986年《义务教育法》相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无论从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还是立法结构和立法内容,几乎是重修一部法律。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公平等诸方面都超过了学界的预期,人们普遍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民意。本文拟对新《义务教育法》是否匡正了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否能解决中国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是否能实现中国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如何在实施中完善新《义务教育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学会3月18日举行“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座谈会”。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代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表示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他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这部法律还将发展两岸关系、台海两岸协商和谈判等政策主张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人物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才学专,作从“才性”这一哲学命题入手,论证了人物品鉴的可行性,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家机构选才用人的问题,提出了才能与德行并重,聪明与平淡兼备的人才标准;扬长避短、人尽其人的用人原则;“八观”、“五视”的识人方法;以及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的治国构思等。它的人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香港驻军法》的特点郭义孙延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以下简称《香港驻军法》),是一部鲜明体现国家主权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军事法律。它不但为香港驻军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还将在许多方面对我军军事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