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人权益保障问题对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条件下,军人权益保障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情况、新障碍。这就应明确军人权益保障的特征,从军人权益保障的现实出发,采取制定《军人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培养军人的权益保障意识、建立军人权益保障的维权平台、军地联合完善军人权益保障机制、疏通军人权益保障渠道等具体措施,以切实解决军人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佑标 《法学杂志》2003,24(3):63-64
军人合法权益是指军人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与利益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军人合法权益的定义中有主体的特定性、依据的法律性、内容的分类性、性质的特殊性等  相似文献   

3.
权民辉 《法制与社会》2011,(17):266-267
军人权益是指军人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分为共有权益和特有权益。本文通过对军人权益的含义,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军人在维权时,必须了解军人权益的一般原理,必须依法维权。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法学的视角,以人为本落实到实践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通过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维护人们的各项权利。本文在回顾军人权益保护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从现实境遇上分析了军人权益保护遇到的新挑战,着重探讨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军人权益保护立法的时代构想。  相似文献   

5.
李杲 《法制与经济》2009,(20):35-36
我国一向注重对失踪军人权益的保障,近年来更是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使失踪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我国有关失踪军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很健全,相关保障体制也不很完善。本文即通过阐述失踪军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在失踪军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补救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议军人权益限制之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军人的特殊使命和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军人权益受到严于普通公民的限制是必要的。但军人是“穿着军服的公民”的法律地位定位,军人权益的有效救济决定了军人权益限制之限制的必要性。本文基于军人权益限制之限制必要性的分析,在基础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军人权益限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而尝试提出构筑军人权益限制之限制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向注重对失踪军人权益的保障,近年来更是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使失踪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我国有关失踪军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很健全,相关保障体制也不很完善。本文即通过阐述失踪军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在失踪军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补救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维权意识已经逐步普及和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中。可以说,军人权益保障水平是关系到国家军人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家巨人权益保障的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差距甚远。有关军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至今还没完善,相关配套的制度也还没统一。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增强对军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建设军人权益保障的互动平台、建立提升军人长效优待的法律机制和疏通军人维权提供保障渠道四个途径全面加强军人权益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张玉敏 《现代法学》2001,23(5):103-110
我国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 ,而且人云亦云 ,以讹传讹。这种状况不利于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和研究。作者通过对目前流行的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的分析批判 ,提出了自己对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支配其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 ,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是 ,1.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 ;2 .是对世权、支配权 ;3.可分地域取得和行使 ;4、具有可分授性。同时 ,对专有性、地域性、法定时间性、国家授予性等所谓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否定。  相似文献   

10.
论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治纲  汪鑫 《法学杂志》2002,23(1):37-40
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活动中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以经济成长、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和总量平衡作为直接的价值目标。宏观调控法既遵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又遵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1694年,法国学者Andre Cheviller在一本叙述印刷起源的书中阐释道,“创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荣耀和公益。通过写作来做生意从而获得利益,意味着把作者降到一个批发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新型人格权益是人格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学界对其概念、性质以及保护均有不同理解,实践中也常有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一些新型人格权益采用类型化保护。新型人格权益类型化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规制新型人格权益保护的泛化和混乱、维护人格权体系的固有秩序以及为审判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应当针对新型人格权益的特征和难点,参考其法律保护的目的,以权益来源为标准构建由扩张型、复合型、发展型和一般型人格权益共同组成的新型人格权益体系,这样既满足抽象性、概括性的类型化要求,符合新型人格权益交互性、变动性、多样性、精致性等特征,也解决了司法裁判中选择合适的新型人格权益保护规则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权利与个人利益有着必然的价值关联,但个人利益没有穷尽权利的价值构成,个人利益与权利之间经常出现价值上的不对称.在填补个人利益与权利的价值缝隙上,主体资格、加总公益与共享公益是三个可能的价值选项.基于主体资格解释权利的价值与权利的实践形态相脱离,缺少现实关怀;着眼于加总公益只能解释部分不对称情形,缺少理论普适性;只有基于共享公益才能为权利的价值做出兼具现实性与普适性的解释.透过权利的共享公益价值可以看到,权利的社会功能不止自我防卫、对抗他人,同时还营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合作形式,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这一概念是与经营者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指的“消费者”原则上仅限于自然人 ,而不应当包括单位 ,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应当受合同法调整。不能够以购买的物品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品作为判断是否为“生活消费”的标准 ,判断是否“生活消费”也不应考虑购买者的目的与动机。关于医疗纠纷能否适用《消法》的问题 ,应当肯定医疗关系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符合《消法》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但对于医疗关系 ,并不一定要适用《消法》第49条的规定对患者的权益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峰 《河北法学》2002,20(5):55-58
传统人格权制度强调的是其中精神利益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民事主体的人格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财产利益,对此,法律应予以确认,允许权利人在上述两种意义上使用和维护其人格权利。应该承认具有经济利益的人格权的可转让性和继承性,以充分体现人格权中的经济价值,维护权利人的利益。在人格权经济利益的保护方面应强调财产损害赔偿这种救济方式,为权利人提供更全而、公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权益——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权益是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的统称。对民法保护对象进行单一的立法确认会遗漏正当利益,必须对其进行立法和司法的双重确认。这种双重确认以民事权益的二元结构为基础。民事权益的立法和司法价值也体现了民法保护对象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的意义,同时,民事权益的保护途径也是民法保护对象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冯玉军 《中国法学》2007,16(4):39-59
近年来,房屋拆迁问题及我国现行房屋拆迁制度的调整缺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屡屡发生于各地的恶性房屋拆迁事件更是将这项攸关民生与民权的核心问题推向社会转型的风口浪尖。在这些房屋拆迁纠纷事件中,政府、开发商、法院、建筑公司、社会公众都卷入其中,私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以及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矛盾纠缠错结,愈演愈烈,造成社会关系的高度紧张。本文旨在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现行拆迁制度的利弊得失,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对政府、开发商、被拆迁人的各自利益关系进行梳理,进而对由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特别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基本法律调整下的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博弈论和模式化的分析,揭示出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及其根源,最后在总结经验和法律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现行房屋拆迁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约定支付特许使用费。特许人与受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合同为基础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合同双方实力相当,市场支配力平衡时,传统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保障制度等相互配合、共同协力形成的保护合同公平正义的完整逻辑架构,足以公平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而特许经营合同中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实力、地位不平等,传统合同法的原则或制度有时显得力所不及,关系性合同理论则从构成合同因素的允诺和事实两方面审视合同,以期真正公平保护特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广告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燕燕  杨妮  柴进 《法学杂志》2003,24(6):15-16
虚假广告违反广告“真实性”原则,不但侵害同业经营者的权益,同时也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是十分健全,对此问题还缺乏有力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