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博海 《法制博览》2009,(17):21-21
在中国的幼学启蒙读物里,常会收录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
陈志云 《法制博览》2009,(10):28-29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  相似文献   

3.
河西 《南风窗》2012,(19):94-95
刘震云说"我是一个书生",在新作《我不是潘金莲》里,他用"编瞎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可能比真话更接近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酸梅     
某君大学毕业,天之骄子,自以为文坛可扬名,商界亦可立身,做生意不过是贱买贵卖而已,发财等闲事。他得知某山区县梅子正熟,而都市内正好无甚水果。侦得两地价差时,他作了一番可行性分析,做得! 于是书生不避钱腥,离书斋而入行市,租了一部“东风”牌5吨车,直奔某县而去,车上挂一横匾“收购梅子”,还标明价钱,真是广告费也省了,煞是精明。他出的价钱也公道,农民、山民们倒也踊跃交售。按他的如意算盘,就这样一车入城,所赚也就可观得很了。谁知有一条他没料到,梅子虽多,交通却不便;梅子虽好,种植却很分散。人们只是在村前屋后摘一二竹篮,走三四里山路,陆陆续续送来。总之是三天收不满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08,(24):52-52
湖南巡抚官邸,幕僚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巡抚大人刚刚请来的新人。这是一个年纪不小的书生,说话时总是昂首挺胸,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锐气。很多幕僚对这个锋芒毕露的书生没什么好感,于是便有一些欺生的幕僚私下捉弄他,不是让他端茶倒水,就是让他帮着整理杂物,呼来喝去。新来的书生人生地不熟,明知道有人在故意为难自己,也只好强压心头怒火忍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彭湛峰 《法制博览》2010,(15):42-42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与命运和解     
我曾多次读过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其中有一细节记忆犹新:史铁生的朋友中,有一个很有天赋的长跑家,但却被埋没了。他先是在“文革”中因为出言不慎而坐牢,出来后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与e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情节再老套不过的儿童故事,却在e时代的风潮中把成千上万的孩子从电脑旁,从游戏机旁,拽回到厚厚的书本上;她是一个6年前还几近潦倒的失业者,却在最短的时间里暴富成全球身价最高的作家。哈利·波特和他的“母亲”,点燃了e时代经济的第一把薪火,成就了e时代最大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10.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