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CFA实施后,为两岸产业合作主体提升市场竞争力、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大陆中西部吸引台资和大陆资本入台投资等方面带来了新契机,从而使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都发生了新变化。后ECFA时期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战略重点是:进一步拓展两岸服务业双向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大陆资本入台投资、加强两岸品牌的合作、着力构建两岸产业策略联盟、发挥海西在两岸产业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平潭产业发展应具鲜明的“两岸合作”特色.由于两岸产业合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两岸产业合作不论是合作领域、合作模式还是合作机制等方面都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而近年台商大陆投资已在某些方面反映出这种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平潭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全新的观念:一是产业发展定位要体现两岸关系战略大格局;二是要着重在两岸产业合作新方向上“先行先试”;三是要在海西区产业体系下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平潭产业的新举措包括:建立领导机制;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推进科学招商;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的共同主题。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4.
会议声音     
川台产业在哪些领域可以合作?邱正雄(永丰银行董事长):四川与台湾的产业有许多互补性。越来越多电子信息、中草药企业投身四川谋求更好的发展。随着两岸直航的开通,四川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两岸可在电子信息与中草药产业方  相似文献   

5.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其目标是探索"五个共同"合作模式,建设"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文章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立足平潭区位优势、两岸合作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分析了台湾优势产业及两岸合作基础,提出要优先选择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两岸产业合作重点,促进平潭跃升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综合枢纽的设想.通过分析现实中需要破解的包括政策创新、产业定位、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在平潭构建两岸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陆与台湾本就属于同根同脉,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对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参与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建设,与大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合作双赢的成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本文参考了对台湾高校学生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从多个层面分析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包括各地区的区域意愿等。通过分析给出关于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望两岸青年加强来往、加深合作。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投资方式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始实践。目前已建立的200多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信托公司和科技信用社对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资本一直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 ,民间资本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激活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领域 ,并建立规范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作模式 ,对于解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领域资金不足 ,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的新热点。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是台商和大陆双方需求和供给的产物。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合作内容而言,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更多地集中在农业合作、工业合作、服务业合作三大产业领域。从更长远来看,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是值得重视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链呈现出模块化特征,经济组织结构也向模块化结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的产业组织模式。资源的不同和知识资本的差异使模块化网络中模块异质性特征凸显,而异质性又具有放大比较优势的效用。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已逐渐成为两国的贸易主体。模块化组织异质性特征扩大了中美间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促使两国发挥其要素禀赋优势,合作互补,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2010—2017年中美两国关于通讯设备和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研究显示,模块化产业链中异质性的存在进一步放大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间的比较优势,使中美在通讯设备贸易中存在利益互补和利益共同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分工与合作始终处在核心地位。南昌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合作,需明确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区分产业间的差异,厘清产业互补关系,充分利用南昌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互补关系,实现传统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互惠合作,进一步把南昌的区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台湾与大陆断绝来往,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海峡两岸渔民在海上捕鱼,相遇也不打招呼。大陆个别渔民偷偷拿些渔货交换一些台湾日用品,也不敢声张,被人举报就会被以"通敌罪"判刑。这种状况,直至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才有所改变。接着台湾也开放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开始逐渐缓和,海上贸易也逐渐活跃。由于两岸货币不能通用,只能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大陆渔民用海产品和土特产向台湾渔民交换当时  相似文献   

12.
<正>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莆田,随着大陆移台民众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联结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涉及推动两岸发展的多领域建设中均突出妈祖文化,意味着妈祖文化的独特对台优势和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如何强化妈祖文化精神纽带作用,对于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向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与港澳、台湾分别签署了经济一体化协定,进而为两岸四地经济整合创造了条件。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大陆与港台之间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福利变化、贸易条件、行业产出等效应所进行的评估表明,两岸四地贸易、投资紧密度高,具备建立自贸区基础;经济一体化对四地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并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大幅增长。因此,两岸四地应充分认识组建中华自贸区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自贸区的模式,正确处理各种联系,推动中华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两岸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逐年增加。台湾当局把两岸经贸联系的加深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加强了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分流、抑制和控制措施。(1)推动“南向”政策,分散台商赴大陆投资。所谓“南向政策”,其意图除可分散台对大陆投资、贸易,减小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以免未来损及两岸谈判筹码外,同时也是借助南向政策下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加强台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展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的“空间”。为推行“南向政策”,1994年初李登辉、连战分别以“私人度假”名义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活动,为“南向政策”鸣锣开道。台“经济部”设立了“南进专案小组”,“经建会”颁布了“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要”,并由台当局官方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承接台湾动漫产业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具有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台湾动漫产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因受本土市场狭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企正加速向大陆转移。作为海西区主体的福建,应抓住机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强闽台动漫产业合作,促进福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大陆率先向台湾地区推出了优惠政策,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商就开始首选大陆作为他们岛外投资地。两岸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依存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两岸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问题便突显出来。研究两岸投资法律保障机制,就成为两岸学者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产业呈现出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趋势,但相对于生产环节转移而言,台商运营总部对大陆转移明显滞后,形成“躯体在大陆,脑袋在台湾”的区域分工格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特殊区域,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政策制度优势,大力承接台湾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地区总部转移,把平潭岛建设成台商总部经济岛.  相似文献   

18.
中新 《党建文汇》2009,(6):13-13
大陆方面在首届海峡论坛上推出的一系列惠台新举措,受到台湾各界的积极评价和欢迎。有工商业者认为,这些举措范围广泛,将对台湾的内需市场、产业振兴以及就业等多个领域产生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产业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产物,是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东亚生产网络的关键环节,两岸产业合作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产业结构差距和国外大规模对技术转移的封锁,使得两岸产业合作在东亚生产网络中位居产业链末端位置,缺乏对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和有效的终端市场。当前,两岸产业合作不仅面临着大陆深化改革开放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挑战。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两岸应不断通过提高内部合作层次来构建拥有自我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供应链以及通过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根植于当地供应链,这是两岸产业合作升级的两条主要路径,不同的升级路径又有不同的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08,(8):1-1
2008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从此两岸周周有包机。这一天,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游客踏上中国宝岛台湾,魂牵梦萦的宝岛从此可望亦可及:台湾海峡双喜临门,两岸同胞往来和交流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60年来第一批大陆旅游团乘坐首批周末包机直航台湾,当天两岸共11家航空公司的18班包机往返两岸的10个航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