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是版权研究领域新颖而又较难的问题 ,近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多次召开国际会议讨论有关“传统知识”的保护 ,但因人们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涵义、范围及权利内容存在多种争议 ,使得各国是否给予保护、怎样保护都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即结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现状、价值抉择 ,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及权利内容作了一定分析 ,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版权客体制度是整个版权制度的基石。客体和对象的意义是相同的,版权的客体就是版权的对象,版权的对象就是版权的客体,两者指的都是版权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从权利体系来讲,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版权又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因此,民事权利和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性应当适用于版权。作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这种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赋予作品以版权保护的必要性。也在一定层面回应了版权客体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从版权客体的历史j乏展来看,版权客体的范围经历了一个不多扩大的过程。作品可以分为文字性作品和非文字性作品,虚构性作品与事实性作品,纯粹艺术作品与实用艺术作品。基础作品与演绎作品、汇编作品等。  相似文献   

3.
版权权利穷竭制度是为了协调版权人的权利与作品以及作品复制件所有人的物权的平衡而设立的,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划定所穷竭的权利范围。版权权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经济权能和精神权能。在经济权能中,发行权(销售权)毫无疑义地应该受到权利穷竭原则的限制,但对于出租权是否应同样适用版权穷竭原则则有不同的看法。鉴于出租权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对版权权利人明显不公平,出租权应作为适用这一原则的例外;同时,在版权交易中,应当贯彻"精神权利不适用穷竭"的原则,因为精神权能具有强烈的人格属性,并且权利人继续保留精神权能不会对作品作为物的流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兰萨案的判决涉及到美国版权领域的重要问题———平行进口问题 ,版权作品经过版权人的同意或者版权人自己首次投入市场后 ,版权人对于版权作品中包含的权利是否用尽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市场上能否自由流动 ,知识产权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反对版权作品进入特定的市场 ,严格控制此类产品的销售渠道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版权作品的高价格 ,但是 ,版权人的行为可能违反竞争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版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柳 《法制与社会》2010,(33):89-89
近年来,全球有众多的著作权侵权案件都涉及到对网络版权作品的侵权。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版权作品的权利保护已成为当前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网络版权作品的保护现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保护版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主体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间文学艺术是集体创造物,以浪漫主义为基础的个人作者观被认为是构建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制度的最大障碍。版权作者观经历了从普通工匠到创作天才、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结合的演变过程。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和以自然人为主的传承人享有民间文学艺术版权,这与现代版权制度中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二元主体结构具有契合性。运用法定代理制度可以解决因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带来的权利主体虚位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参加著作权(即版权)公约之后,应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过去的根本不主张保护版权(至少不主张保护外国人的版权),走向无原则地主张不加区分的对一切外国作品都给予版权承认。因为,这种走极端的理论同样不利于改革开放,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未参加版权公约的国家的状况谈起,弄清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人大常委会已于1992年7月1日批准我国加入《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这两个公约在1992年10月之后均将在我国生效,届时对大多数外国作品均不能再“自由使用”(包括翻译、改编等)。  相似文献   

8.
版权的权利限制制度是随着版权制度的问世而产生的。1886年,版权制度国际保护促使很多国家达成共识,从而签定了版权保护公约——《伯尔尼公约》。公约在赋予各缔约国有权通过本国法律保护作者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在第9条第2款明确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权益。”虽然该条款只适用于对作品的复制权,但已构成对各国版权的权利限制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一、版权权利限制的含义及其性质版权的权利限制,就其本质来讲,指的是有的行为本来应属于侵犯了…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版权保护中权利穷竭的地域性及平行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杰 《知识产权》1998,(2):20-21,19
一、引言 所谓版权保护中权利穷竭是指作品的版权人就其作品的复制品行使发行权,只能行使一次,该权利即告用尽,其他人购到合法上市的复制品后无论怎样分销、转销,版权人无权过问,不得认为构成对版权人的侵权。这项原则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认可,比如德国、美国等均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权利最初源于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对尊重个人创作和个性的要求。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和法国的天赋人权学说从人的主观权利和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了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并进而涉及到人的主观权利和作者人格的联系。19世纪这种联系扩展到作者和作品之间的一般联系,并被确认为作者身份所因有的最高人格权。但在精神权利制度化的生长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以降,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精神权利呈现弱化和软化处理的趋向,具有一种从纯粹的自然权利蜕化为某种制度安排工具的倾向。从权利制度化的角度看,这种趋向是对市民社会发展变迁的理性反应,对解决版权交易市场中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存在的紧张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德良 《知识产权》2002,12(2):24-28
一、现行的版权限制制度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而来,在我国台湾地区又译为智慧财产权。顾名思义,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人们的这种智力劳动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领域的发明创造、商标等,称之谓工业产权;另一方面表现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称之谓著作权或版权。  相似文献   

13.
版权终止权是一项不能由作者预先有效放弃的权利.从续展制度到终止制度,美国版权法以独特的形式保护作者从其创作成果中获取充分的收益;版权转让中作者的弱势地位和新作品价值的不确定性是美国版权终止制度的历史与现实合理性之基础.版权终止权以强制性规范的形式实现了矫正的正义.  相似文献   

14.
版权中的精神权利是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人身非财产权利。精神权利是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它包括以下数种权能:作品发表权,即作者决定是否发表作品及发表方式的权利;署名权,即作者决定是否在作品上署名、署真名或者笔名的权利;作品修改权,即作者修改作品内容的权利;作品收回权利,即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将已发表的作品收回的权利,它是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判断,应该以“额头出汗”原则建立起独创性判断的客观标准。虽然人工智能不是“人”,但也不是“物”。不能因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创作主体不是自然人,就否定其可版权性。将智能作品纳入传统版权分析框架,它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智能对设计版权的演绎作品。人工智能之“智能”,将设计者之设计版权与智能作品上的版权区分开来。而对于智能作品上的权利配置,应该以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约定优先,建立起以所有者为核心的权利构造,以鼓励投资人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婚案件中涉及到的财产分割问题出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知识产权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就是一个新问题。本文拟就著作权在离婚案件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大家商榷。一、著作权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著作权(有的国家称作版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随作品的产生而产生,为著作权人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它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离,是作者专享的…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始,就被归为特殊的一类作品类型,从受保护的条件到权利内容、权利限制以及保护期限都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因为软件作品本身的功能性,软件作品使用合同相应也有特别规定。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原来软件作品的商业模式,从根本变革了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软件作品的使用方式(包括发行、复制、出租、信息网络传播),也改变了应用软件作品使用合同的性质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多重版权是指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后产生新作品或其他成果,由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分别享有版权或邻接权的现象。多重版权因创造性的利用他人作品而产生,有关作者或其他主体行使版权或邻接权应当尊重他人的在先权利。侵权作品能否产生多重版权的问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版权中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的利益极易被侵犯,而当今各国版权法还不够完善,不能提供令版权人满意的保护,因此,版权人纷纷寻求自我保护。数字技术为版权人的自我保护提供了可能。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是版权人采取的权利保护及标示措施,将其纳入版权保护体系是版权保护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一、将技术措施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原因与进程所谓“技术措施”,是指版权人为防止他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而在版权作品上采取的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令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修改版权作品,从而维护版权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权利。根据欧…  相似文献   

20.
版权间接责任是指未直接实施侵犯版权专有权利的第三人基于某种特定行为,或与直接侵权者之间的特定关系为他人实施的直接侵权行为承担的赔偿责任。美国判例法将该责任的来源划分为两种:帮助侵权和替代责任的情形,分别界定了二者的适用条件;而且规定对于前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后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从经济学"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了这种法律安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