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流氓恶势力不是法律概念,而是公安机关的习惯用语。通常是指一定数量的人(3人以上)纠合在一起,以牟取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为目的,以暴力、恫吓和为非作恶等流氓行为为基本手段,形成一定势力范围,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组织。它主要包括松散型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恶势力集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流氓恶势力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氓恶势力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张普华,邹孝泉一、流氓恶势力的概念流氓恶势力一般是指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为主要手段,以犯罪团伙(集团)为主体,以流氓犯罪为本要表现形式,并同时实施多种违法犯罪活动,在局部区域形成一股与基层政权组织、执法机关、社会公德相对抗的...  相似文献   

3.
农村流氓恶势力,是指一定数量的农民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纠合在一起,公然藐视法律和社会公德,在本乡本土内(一般不外出作恶)长时期进行破坏公共秩序,侵害他人利益,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流氓犯罪活动的犯罪主体。农村流氓恶势力作为新形势下农民违法犯罪活动的一种类型,在农民犯罪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据对辽宁省8个县(区)22个农村乡镇的调查,当前流氓恶势力在农民犯罪中表现出犯罪比例高,性质恶劣,社会危害严重的特点。犯罪比例高,是指流氓恶势力在相当多数的乡村地区存在,作恶的时间长、频率高。性质恶劣,是指流氓恶势力凶狠残暴,无恶不作。危害严重,是指流氓恶势力的犯罪活动,导致了一些村的党政群组织的涣散甚至被瓦解,群众不能正常进行生产生活。农村流氓恶势力的存在,已对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生活构成了严重影响,应当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和公安司法机关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恶势力又称恶势力团伙,最初也被称为流氓恶势力,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歹,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①恶势力犯罪是一种有组织的犯罪,对于有组织的犯罪,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学理上,大家都倾力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而忽略了恶势力犯罪。但现阶段恶势力犯罪相当猖獗,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权这个概念至今尚未被法学所采用,但却频繁出现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在政府部门的许多规范性文件中,也不断使用“产权”一词。如何在法律上阐明产权概念的准确含义,剖析各种产权关系,是现实生活给法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立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间题。 产权的“权”,是指法律上的权利,即法律赋予特定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和能力。过去法学上没有采用产权的概念,是因为这个概念的含义不太明确(或没有从法律上  相似文献   

6.
恶势力犯罪概念和法律适用问题恶势力犯罪不是法律概念从1983年我国开始"严打"斗争到2006年初,恶势力犯罪一直被列为全国"严打"的重点对象之一。但迄今为止,我国刑法典从未把恶势力犯罪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予以明确规定。所以,恶势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刑事政策概念。同时,恶势力犯罪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公认的定义。什么是恶势力犯罪?全国打黑办《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恶势力"战果统计标准》规定为:犯罪嫌疑人5人以上(含5人),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一般为5次或5次以上,其中至少有3起构成刑事案件)采取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聚众斗殴、  相似文献   

7.
恶势力组织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比,不要求具有经济特征,其组织特征呈“弱组织性”,法律将其概括为组织成员“经常纠集在一起”,组织稳定性程度较低。恶势力组织成员包括纠集者在内应当在3人以上,至少有1名相对固定的骨干成员。组织成员应当是参与纠集者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仅参加组织而未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不属于组织成员。对于教唆、诱骗他人参加恶势力组织的组织行为,应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流氓恶势力犯罪进行了界定,从犯罪学的四个构成要件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流氓恶势力是黑社会组织发展的雏形,其滋生与存在的原因复杂。完善地方法律法规,树立不枉不纵的法治意识是打击和清除流氓恶势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一、流氓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表现流氓行为的概念与形式流氓行为是一种粗暴破坏社会秩序、明显蔑视社会的故意行为。流氓行为可分为被看作行政违法行为的轻微流氓行为和应受刑事惩罚的流氓行为,确定轻微流氓行为和应受刑事惩罚的流氓行为的责任,取决于它们的社会危害性。所谓轻微流氓行为,是指在公共场所使用污秽语言,对公民进行侮辱性纠缠和其他类似  相似文献   

10.
一刑事诉讼理念的概念和特征对于"理念"一词我国《辞海》将其解释为观念,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它在西方各派哲学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柏拉图用以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在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指理性领域的概念。康德称观念为"纯粹理性的概念",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的概念,如"上帝"、"自由"、"灵魂不朽"等。黑格尔认为观念是"自在而自为的真理——概念和  相似文献   

11.
简短回顾当历史的行程进入90年代,农村积淀已久的各种问题,正在通过社会治安这个渠道强烈地反映出来,一种来势凶猛、社会危险性和危害性特别严重的农村恶势力正在形成。这种以地痞恶棍、村匪村霸为代表的恶势力犯罪,不仅使农村的治安状况严重恶化,使农村的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而且直接危及基层政权的稳定。如不及时遏制并彻底铲除,后果将不堪设想。河南省固始县公安局从1991年开始调整工作部署,把主要警力、打击锋芝指向农村恶势力犯罪活动。经过大小数十次专项打击、专项治理,累计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05个、1549人,其中各类农村恶势力类型的犯罪团伙58个、420人,依法逮捕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村匪村霸、流氓恶棍300余名,使一大批经  相似文献   

12.
医疗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为人利用行使医疗行为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给国家对医疗活动的管理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明确医疗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是预防和打击医疗违法犯罪活动的基础,本文以刑法犯罪理论为基础,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医疗犯罪这一新型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理论的传统观点认为,盗窃是指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是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但是,根据这两个传统定义的字面含义基本上不可能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因为"秘密窃取"本就意味着"乘人不备",反过来说."乘人不备"同样也具有秘密性,所以"乘人不备"并不是抢夺罪的主要客观要件.正因如此,许多教科书删除了抢夺罪定义中的"乘人不备"一词.形成了如下定义:抢夺是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1]  相似文献   

14.
辽宁涉黑组织和恶势力团伙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下旬,辽宁省先于全国组织开展了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和铲除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的专项斗争。这是全省公安机关具体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力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十五”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举错。各级公安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以对党、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先后催毁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和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69个,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218名,取得了阶段性的斗争成果。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黑恶势力犯罪凶猛滋生蔓延的势头不容忽视,其蔑视法律、敌视社会的嚣张气焰不容轻心,其  相似文献   

15.
日照开发区人民法院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活动成效初显2014年11月20日,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召集区检察院、公安分局联席会议,出台了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犯罪行为的会议纪要,形成了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截至今年1月19日,该院共出警78次,拘留11人,限制出境1人,对4人以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共执结标的额347万元,震慑了"老赖",维护了法律尊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华县公安局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回应人民新期待和惠及民生的重点工作,加大打击力度,安排部署了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打盗抢抓逃犯"、打防控会战、缉毒、严打整治大会战等专项行动.摧毁了以张拥军、李满学、王海红为骨干的恶势力团伙,查实违法犯罪事实12起,.涉及成员11人.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目的) 为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违法犯罪、协助有关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抢险救灾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五、关于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即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就有关行政管理的事项制定、颁布规范性文件。行政立法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就行政立法行为的主体来看,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2.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从行为的结果看,行政立法行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公约>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区域反恐国际法律文件.它首次在国际上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含义做出的明确定义,深化了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对缔约国合作反恐原则和要求作出了法律规定,强调各方应将公约所规定的恐怖主义行为视为可相互引渡的犯罪行为;明确了各方对区域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义务;明确规定建立地区反恐怖机构以促进成员国在打击三股势力中进行协调和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20.
"套路贷"是对新型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一种概括性称谓,此类犯罪活动涉及的具体罪名一般包括诈骗、敲诈勒索等,具体的手段既有暴力行为,也有软暴力行为。在个案法律适用中,首先不能简单将"套路贷"与"恶势力"犯罪等同,进而不加分辨即认定"套路贷"为恶势力犯罪;其次,以犯罪构成要件为着力点审查证据,准确认定"套路贷"中的软暴力行为;最后,牢牢把握"套路贷"违法犯罪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本质特征,对涉及的相关罪名加以区分,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