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3月以来,巴方哈马斯两位高官被以定点清除,布什一反常态,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5月初,利库德集团党内公决否决单边计划,但沙龙表示矢志不渝.5月中旬,以军向加沙发动大规模进攻.5月30日,经修改后的单边计划没能如期在内阁表决,但沙龙单边计划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在沙龙纵横捭阖下,于6月6日在内阁顺利通过表决.沙龙连续采取强硬举措,加之布什的中东政策朝三暮四,导致中东问题一波三折,中东局势仍难以从动荡中解脱.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以来,巴方哈马斯两位高官被以定点清除,布什一反常态,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5月初,利库德集团党内公决否决单边计划,但沙龙表示矢志不渝。5月中旬,以军向加沙发动大规模进攻。5月30日,经修改后的单边计划没能如期在内阁表决,但沙龙单边计划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在沙龙纵横捭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2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创使人和精神领袖亚辛被以军"定点清除",4月17日晚,新继任的哈马斯领导人兰提西再度被以军"定点清除".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包括阿拉法特在内的"对以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人物都将是以军的下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5.
陶彦召 《南风窗》2014,(16):77-79
<正>削弱哈马斯、搅局巴内部和解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以色列政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停火。而在哈马斯断然拒绝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丧失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在进入7月份之前,没有多少以色列人会想到,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他们要再次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爆发激战。距离上一场战争才过了19个月。2012年11月,以色列实施"云柱"军事行动,8天内攻击了上千个加沙地带目标,包括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发射设施、武器储备库、军事指挥所以及用于走私的地道。以色列则挨了约1400枚  相似文献   

6.
陶彦召 《南风窗》2013,(5):46-47,50
即便哈马斯真的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的存在,巴以之间在巴勒斯坦国的基础边界上的认知差异,也将使"两国方案"面临流产的巨大风险。2012年下半年,包括贾巴里在内的强硬派在哈马斯内部的选举中获得了更大权力,哈马斯武装人员也恢复了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后便"清除"了贾巴里,并发起了"防务之柱"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7.
毛小林 《南风窗》2007,(13):70-72
10年之间,两个和平计划,都由于低估哈马斯而破产。而在正视加沙地带的民意发展,又发现哈马斯无法通过民主方式软化后,"只要西岸"似乎成了巴以和平的唯一选项。  相似文献   

8.
从9月28日至10月中旬,以军进驻加沙北部,与巴激进势力之间爆发大规模的冲突.沙龙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声音,坚持推进代号为"赎罪日"的军事行动,直到10月中旬方从加沙北部撤军,并称今后还将不定期进入该地打击激进分子.期间,1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00多人受伤,以方也有伤亡.巴以自2000年9月底爆发大规模冲突以来,以方已有1000多人死亡,巴方也有2700多人死亡,双方伤者更是数以万计.此次冲突严重升级,再次给巴以人民刻下深深的创痛,巴以局势跌落低谷,巴以和谈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15日,备受各方关注的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正式实施,以色列单方面、全面撤出了加沙地带全部21个和约旦河西岸4个犹太人定居点.尽管此举遭到以定居点居民和国内右翼极端势力的强烈反对,但在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强力推动和巴勒斯坦当局的密切配合下,单边行动计划虽遇抵抗但进展顺利,原计划3周完成的撤离工作仅仅用了9天就大功告成.当初曾是定居点"缔造者"和"急先锋"的沙龙为什么会成为定居点的"摧毁者"?以色列今后还会不会有类似大规模的撤离行动?和平的阳光是否即将普照中东?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眼     
《南风窗》2005,(15)
"单边行动"对谁单边?8月15日,以色列就要从加沙地带撤离,开始执行其"脱离接触计划",亦即所谓"单边行动计划"。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加沙定居点不少犹太人的反对,游行示威不断,显得原本不考虑巴勒斯坦人意见的"单边行动"变成了不听定居点犹太人呼声的"对巴人退让之举"。尤其以色列这次撤离不拆毁原先的犹太人房屋,而是留给接手的巴人住,更让被迫撤离的犹太人窝了一肚子气。尽管政府对按规定撤离有补偿,但还是有许多人想不通。  相似文献   

11.
谢奕秋 《南风窗》2010,(6):15-15
<正>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劳师动众、伪造多国护照潜入海湾富国阿联酋,干掉负责向加沙走私伊朗武器的哈马斯高官马巴胡赫,不料暗杀过程被迪拜警方查悉,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摩萨德负责人达甘上了通缉榜。此事在巴勒斯坦被看作血债血还的一部分,在西方也波澜不惊,顶多是就以色列滥用双重国籍和伪造护照一事表示抗议,但在海湾国家却引发舆论围剿。  相似文献   

12.
牛新春 《当代世界》2023,(11):72-73
<正>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以下简称“加沙冲突”)不断升级之际,“两国方案”却出人意料地成为相关各方使用的高频词,时隔20多年后再次成为国际焦点。此轮加沙冲突造成1948年以来以色列平民最大伤亡,也导致近几十年来巴勒斯坦人最大伤亡,巴以关系遭到重创。历史的车轮可能转向和平的道路,也可能转向更暴力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哈马斯在选后一系列务实表态,可以看成其转变立场的先声或试图融入国际社会的试探。48%的以色列人表示愿意和一个其领导下的巴新政府对话。而占据主流地位约40年的法塔赫会否就此一蹶不振并最终瓦解,还是会与哈马斯捐弃前嫌、同台执政,从而最终完成巴以和谈、实现建国目标,均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余国庆 《当代世界》2008,(11):34-36
2008年8月以来,埃及加大了调解巴以冲突的外交努力,频繁与巴勒斯坦各派别进行接触,引起国际社会关注。2008年10月8日,哈马斯政治局副主任穆萨·马祖克在开罗表示,埃及将邀请巴两大主要派别——哈马斯与法塔赫在近期举行会谈,为巴内部和解对话创造条件。10月1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对外表示,埃及已经向法塔赫和哈马斯提交了一份旨在解决双方政治分歧、实现和解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9)
铁穹成功拦截火箭弹据路透社报道,正在捷克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布拉格说,铁穹反导系统4月7日首次成功拦截了从加沙发射的两枚火箭弹。此前,加沙发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6,(2)
沙龙既倒,功过凭谁说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造就了中东老一代政治强人。从1999年起,约旦、巴林、摩洛哥、叙利亚、阿联酋、巴勒斯坦、沙特的老国王或老总统相继去世,给新生代腾出了空间。与其相比,沙龙可以庆幸自己重写的和平图谱能够不经世袭而永续传承。虽有来自伊朗和哈马斯的诅咒,鞠躬尽瘁的沙龙仍通过单边行动赢得了空前赞誉,被以色列媒体称为“本ˇ古里安之后第一人”。而他背负的两大罪名——1982年入侵黎巴嫩驱逐阿拉法特,并纵容黎长枪党屠戮巴难民营,以及2000年突访东耶路撒冷清真寺,诱发巴激进组织“阿克萨起义”,也在历史长河中先…  相似文献   

17.
周边风云     
谢奕秋 《南风窗》2011,(9):16-16
"铁穹"成功拦截火箭弹据路透社报道,正在捷克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布拉格说,"铁穹"反导系统4月7日首次成功拦截了从加沙发射的两枚火箭弹。此前,加沙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开锣在即,刚刚在12月15日巴第四阶段地方选举中以大比分胜出的哈马斯试图“再鸣惊人”,而由于法塔赫“元老派”执意把持选举后的部分议席分配,达赫兰、拉朱布等“少壮派”决定拥立目前尚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尔古提另组“明日党”参选,加上与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面和心不和”的自治政府总理库赖辞职参选,执政的法塔赫内部潜伏多年的分裂危机终于在选前凸显。对此,美国众议院和欧盟外交代表先后发出警告,呼吁巴当局封杀“恐怖组织”哈马斯参选,以防其利用现在的局面趁机坐大,不是被吸纳进民主进程而…  相似文献   

19.
从去夏巴勒斯坦人为接管被占38年的加沙弹冠相庆,到今年以色列拯救大兵的夏雨行动淋湿巴各派狱中协议,中东和平总也走不出昙花一现的宿命。更为吊诡的是,7月12日,面临被缴械的黎巴嫩真主党偏偏选择了袭击以色列,企图将刚刚从黎撤军的叙利亚再次拖下水,而其背后则是这场危机的总  相似文献   

20.
发现谁是输家很容易。发现有没有某个赢家则比较困难。6月里,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生了严重对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阿巴斯总统解散了哈马斯领导的政府(法塔赫也在其内)。伊斯玛尔.哈尼亚(IsmaelHaniya)总理说,这是非法的,并拒绝承认解散政府。各方都动用了武力打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