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山 《理论月刊》2005,(11):119-12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之下,中华文化不仅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他觉"北和"文化互觉"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方兴未艾.<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正是中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园地中的一支新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崔曙平 《江苏政协》2013,(12):45-46
<正>我省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乡村地区仍保留着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在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保护和延续乡村优秀历史文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任务。从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看,目前我  相似文献   

3.
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平衡名城保护中的各方利益?这些问题业已成为新一轮立法的考量重点。新闻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1999年7月25日,浙江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制定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施行以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已有历史文化名城18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历史文化名镇39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历史文化名村38个,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本文结合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入手,分析论证了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待历史文化应该从整体进行保留、维护、建设并予以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在社会文化方面,应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在利用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同时加强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鑑  丁志刚 《群众》2023,(4):10-11
<正>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2年4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对象、活化方式、传承路径及工作机制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要与城乡高质量建设、区域特色打造、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人文景观丰富。全市1000多个镇乡中有众多人文资源丰富、个性特色鲜明、历史传统悠久、环境景观优美的古镇街区。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开发这些古镇街区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经研究,同意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磁器口街区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龚滩镇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论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将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无产阶级既是大工业的产物,又是推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能动性因素;“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并必然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具有世界性。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给了我们巨大的启迪,我们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优先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积极地参与贸易自由化,并从中学会向全球扩张;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学会抵制、拒绝西方腐朽思想,学会吸收、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更应该学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前言     
《政协天地》2009,(11):8-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杨梅芳 《长江论坛》2006,(6):32-34,43
武汉要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学习借鉴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创新繁荣武汉文化,构筑武汉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思想敏锐、敢为人先”的历史文化精神,坚持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武汉综合实力;充分发扬“开放开拓、精明守信”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不断扩大武汉发展空间;充分发扬“豪爽大气、热情明礼”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创造武汉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8,(6)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海南卷》出版发行是海南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从纵向上梳理海南文化发展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和规律;在横向上阐明海南历史文化的重点和亮点,并提供一系列纵横剖面;具有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观点创新、结构完整、体裁新颖、行文流畅等特点,是海南历史文化的品牌和奠基之作,应予大力宣传推介、开发利用,为海南大特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1,(12):F0004-F0004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城区南长区辖区内,占地44公顷,核心保护区18.78公顷。2010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殊荣。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0,(5):82-83
<正> 杭州自古以南北向为路,东西向为街,因此北山路又称北山街。西湖山水蕴涵了很多自然文化资源,而北山街却是一首含义隽永的诗,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一块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区域。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保做路(即断桥口)。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与市区湖滨相连,面积约98万平方米,全长2600米,是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所谓"一半西湖一半笆,筑笆都是官宦家",  相似文献   

13.
王灿 《理论月刊》2012,(10):57-62
《尚书》是华夏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反映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第一次凝聚成书。探讨《尚书》历史思想与先秦历史思想潮流及整个先秦历史文化的关系,非常必要。《尚书》历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先秦文化印记:它是中国原生本土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最早体现,是史官文化的孑遗;受到周人文化的改造;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色彩和实用理性精神。这一切,与西方史学的类似思想范畴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尚书》历史思想在中国历史思想史上具有肇始之功,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红船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船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是红船精神形成的阶级条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实践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晨 《人民论坛》2010,(6):278-279
承德寺庙因政治历史原因以及雄伟壮观、寓意深刻、色彩柔和、线条优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尊重历史,延续文脉,是发展当代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这些寺庙古建筑不仅代表了承德市的深厚文化沉淀和历史发展,同时也是承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应得到全力保护。  相似文献   

16.
陈眉江  杨大禹 《创造》2007,(10):60-61
特色城镇的历史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目前,就我国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总体情况而言,杨大禹总结为两种状况并存: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冲击",同时又存在着"局部状况有所改变和整体环境持续恶化".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立法速度加快,保护资金投入加大;另一方面,一些历史文化城镇、历史街区正迅速毁损和消失,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0,(1):57-57
<正>巴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名邑巴县,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后涌现了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等优秀儿女,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巴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民间文化、知青文化,是西部唯一的"中国温泉之乡",丰盛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风险共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东交民巷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整体地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域风貌特征,是北京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特立独行的。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唯一性,更对北京近代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交民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占地62.8公顷。区内主要街道包括:东交民巷,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2米;正义路,全长750米,平均宽度50米(包括21米宽绿化带);台基厂大街,全长约750米,平均宽度24米。街区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强占的使馆区,是旧中国屈辱外  相似文献   

20.
重视历史认知,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思想内容,也是其重要的语言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历史认知的阐述,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对历史发展进程,包括人类社会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的认知;二是对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的认知;三是对文明的历史交往,包括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传播、国家和民族交往史等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现实的基础,也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坚持正确的历史认知的态度和历史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我们民族历经艰辛开创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于历史认知对于辨别理论是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