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子爽 《求索》2011,(4):182-184
在文学史上,以八股文文体来进行的小说创作并不多见,明代袁黄创作的《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却实现了八股文与小说创作的嫁接。该小说每卷的结构布局与八股文的固定结构相类;在行文方式上,尤其是其中的诗词歌赋,与八股文语体相似,每卷都可看成一篇八股文;在内容上,袁黄并非如八股文一样完全虔诚地代圣贤立言,而是大量援释道劝善思想入儒,以游戏笔墨阐释《四书》意蕴,戏说亵渎儒家圣贤及经典,被儒家正统人士斥之为异端。实际上袁黄仍秉承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节义、伦理纲常,他在形式、内容上都以八股文为戏的作法,寄寓着明末特定的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2.
桫椤 《福建乡土》2014,(6):62-62
正蔡伟璇是一个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经验书写的作家,这是与她熟悉普通人、熟悉市井、熟悉家长里短,也熟悉办公室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或许这与她的性别也有关系,女性的敏感、细腻,对生活之深入,都使她能够把握日常生活中那些对人生和命运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以她的小说就有了绵密、精巧和柔韧的特性。但她在写日常时,视角常常穿过生活表面的繁华,既看到日常生活的颓败之处,又力图以小说的方式重建普通人对日常生活的信心,做一种有破有立的尝  相似文献   

3.
宗璞今年七十了。 一些年前李子云著文评论宗璞,她借用了古人的“兰气息,玉精神”六字,我以为,以这六个字形容宗璞是贴切极了。 四十余年前读了她的《红豆》,只觉深情幽然,大地的风雷与人性的温馨都在从容道来的小说中颤动。一场反右运动使这篇小说被批了个不亦乐乎,幸而,宗璞侥幸无大难。六二年又在天津出的《新港》上读到她的委婉中呈现着棱角的小说,真让人高兴。文革后读到她的《弦上的梦》、《我是谁》和《三生  相似文献   

4.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华文文学起步很慢,加拿大华人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有文学作品问世。冷凝的小说《蒙特利尔之冬》是第一篇加拿大华文文学作品,她标志着华文文学的诞生。加拿大华文文学在七八十年代得到大发展,作家越来越多,社团越来越多。今后加拿大华文文学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琳娜 《求索》2010,(7):211-213
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了,但她们面临的困惑与无奈也更趋向复杂。于是,现代女性在新的困境中对自我追求的执著和对生命的细腻体验也成为现代作家创作的主题。这在莱辛的女性主义小说中便得到了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对比莱辛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小说,对照莱辛创作早、中、后期三部重要女性题材小说《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发展性阅读,考察20世纪英国现代女性对自我身份、自由和爱的追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莱辛对女性经验的把握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也为现代人追求自我,改善社会提供了一条积极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安徽文学创作自"五四"陈独秀、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以来就高举"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大旗。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风雷》《天云山传奇》等更是引领风气之先。文章以新时期以来,安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几位重要作家为例,回顾安徽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并就安徽文学界取得这一辉煌成就的经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王艳萍 《前沿》2013,(10):162-163
通过对英国18世纪小说了解后发现,哥特式小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重要的小说创作形式。哥特式小说以其对阴森恐怖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是哥特式小说经久不衰的要素所在。为了深入研究哥特风格,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个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达到对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小说创作技能。目前来看,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重点在于营造惊悚的氛围和揭示人物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10.
永文 《八桂侨刊》2003,(3):42-43
永文,36岁,生于台湾鹿港,东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老师。因其多篇小说在台湾《联合报》上获奖,有明星教师的称号。1988年专事写作。此篇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她至今未婚。  相似文献   

11.
从197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铁凝的创作之路已走过了30个年头,其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以前我根本没感觉到创作小说累,还认为是很轻松随意的事。但在写这部小说时,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创作的艰难与自己的笨拙,我突然变得有点害怕写东西了,而且无法找到困难的原因。"铁凝说,恰恰是"笨花"二字给了她触动,"也许以往我太注重文本上的形式与技巧了,忽略了‘笨’字所蕴涵的本分、诚实与大智慧"。铁凝表示,一部优秀长篇小说的写作,更多的因素在于看一个作家是否有耐心"笨"下来。那种"笨"倒不  相似文献   

12.
赵坤生 《前沿》2011,(21):155-157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的人。他的代表作《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奠定了他在近代蒙古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推动了近代蒙古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对《一层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泣红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青史演义》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加以论述,以论证作者在近代蒙古文学创作上的开创性历史地位和对蒙古族文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言小说世界的基本元素,在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已经就绪。作为童年叙事的发端,这篇小说在创作心理、主题意蕴、意象营造等方面构建出多层次的批评空间。《透明的红萝卜》也是莫言小说艺术大厦的重要奠基石,此后的众多作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中篇里发现艺术生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张我军 《台声》2013,(2):95-99
2012年,为纪念台湾文学家张我军先生110周年诞辰,北京台海出版社增订出版《张我军全集》。在增订编辑过程中,张我军先生长子张光正先生(何标)收到台湾文学研究学者秦贤次先生,发来的两篇张我军佚文。一篇是1949年7月刊登在台湾《台旅月刊》的散文《关西镇上看采茶》;另一篇是1928年9月发表在北京《新晨报》文艺副刊的小说《老北京》。遗憾的是,这两篇佚文发来时,新版《张我军全集》己付印,而未能收入。现将这两篇佚文分别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1956年9月,二十多岁的王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是一篇抨击党内官僚主义现象的小说。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开始"对号入座",声明"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居然有这样的区委是不可信的""我们这儿并不是那样呀"等等。随后,在作协主办的《文艺学习》上,掀起了关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大讨论。讨论从1956年第12期开始,连续进行了四期,前后发表文章25篇,年轻的王蒙就这样出了大名。他在《半生多事》里回忆,那时"人们争说‘组织部’","看到行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髓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琼瑶之美     
浪漫一生琼瑶每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浪漫的爱情故事。从1963年发表的自传体处女作《窗外》到晚年时的《还珠格格》,她都以琼瑶的方式给大家讲述爱情的戚戚切切。故事曲折生动,影响了不只一代人。20世纪80年代,是琼瑶小说创作的最高峰,也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陆读者来说,简宛的名字也许比较陌生。其实,她是一位著述颇丰且个性鲜明的闺阁作家。20多年来,她先后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体裁的写作尝试,成就斐然。她创作的童话集《奇妙的紫贝壳》,获台湾洪建儿童文学奖首奖;她翻译的童话集《现代寓言》,获美国儿童文学科得克奖首奖;她译出的利奥·巴士卡力的文化专著《爱·生活与学习》,畅销50余版而不衰;她结撰的小说集《欲说还休》,以自身特有的温婉、率真与厚重,区别于诸多描写家庭生活和恋爱婚姻的作品,引来了褒扬。而在所有的写作实践中,最能体现简宛精神、工力与才情,即被评论家称之为简宛之“看家本领”的,是她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20.
吴蓉斌 《前沿》2013,(18):137-140
《八犬传》是日本江户时期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曲亭马琴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中国《水浒传》的素材。青面兽杨志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八犬传》的故事中被大量地模仿、借鉴。本文将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展现了《八犬传》对《水浒传》主人公之一杨志的模仿和传承,说明《水浒传》对日本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