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湖南怀化市辰溪县残联和就业服务管理局在县建设银行门前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就业援助月现场会,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各种服务,并送去了春节慰问和良好祝福。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1日,我国《就业促进法》开始生效实施,又恰逢2008届大学生毕业就业高潮排山倒海般地涌来,《就业促进法》与中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现实,这场矛盾冲突大戏如今正充满悬念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就业促进会工作要求,目前,吉林省就业促进会从全省劳动保障系统推荐的2007年40余项就业工作大事要事中,筛选评审出九件大事、四项创新。  相似文献   

4.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玉在椟中求善价”、“良禽择木而栖”,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作为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择业就业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就业状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风向标。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统计显示,20  相似文献   

7.
5年来,全省率先基本普及学前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2007年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5.4%。图为慈溪市民工子弟在学校。5年来,全省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02年至2007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近100万人,  相似文献   

8.
林达 《就业与保障》2010,(12):21-21
社会力量促进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在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的政策措施刺激下,福建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就业服务机构呈现相对快速的发展势头,一些地区和机构在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开展就业服务方面走出了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30日,《就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把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日前就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福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摆在优先位置,f福建省省政府已确定2011年就业指标任务是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在新的一年里,福建省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及就业机构拟从“十个扩大”方面做工作,确保2011年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李开寿 《政策》2010,(6):45-46
促进就业再就业是解决民生最根本的问题。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部 推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跨省统筹做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总结盘点2007年全国及地方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做法。更好地做好2008年就业工作,日前,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的“2007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创新事件”征集评选活动结束,活动从多项候选事件中评选出2007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创新五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日前发布《2013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残疾人就业》。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2年,我国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45%左右,自主创业比例不断上升,已由2010年的5.1%增加至2012年的7.7%。报告显示,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式包括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就业岗位、扶贫基地就业、个体就业创业、居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产生,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隐性就业”问题。与失业下岗相关联的“隐性就业”是指,一部分名义上失业或下岗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工作和有收入的。但是,这部分人无论是在正式统计中,还是在他们自己填答的各种登记表中,都显示为失业下岗。这就使得我国失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字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省里正在加快制定《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和配套规章,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工作。”日前,在吉林省就业工作会议上,吉林省就业服务局局长李公达表示。  相似文献   

16.
杜木 《当代广西》2007,(14):64-64
我国目前的就业歧视相当公开,而且特别直接。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说。去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就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领域存在歧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就业乃民生之本。从衣食住行的生计层面上来说,农民工、大学生均享有公平就业的权利。但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代表群体,他们的就业始终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社会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理性思考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毕业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陆续落下帷幕,许多城市在8月底开始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本报记者近日展开的对珠三角二、三线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过去曾被高校学子向往的大都市,在近几年的就业选择中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多回归到生源地工作就业。  相似文献   

20.
求解民生20题——铸造“饭碗”:固“民生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百姓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天大的事。“两会”召开前夕,据《人民日报》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新一年政府工作,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