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回流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理论上,诸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力回流进行过富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基于2007年福建农村的调查问卷资料,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从家庭生命周期这一全新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回流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成熟的核心家庭劳动力回流的意愿最强,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回流的意愿最弱;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在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以及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时,一方面要针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力回流的共同影响因素,采取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力流动的特点以及所受制约因素的不同,对症下药,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素质低、性别失衡、负担重等现状不仅影响农村进一步发展,而且制约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只有找到农村人口问题的成因,才能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明艳  董志勇 《学理论》2010,(4):47-50
本文选择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作为因变量,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与机制进行讨论。总地来看,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因素对人口健康水平起着大小不同的作用,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城乡差别。在城镇地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外,是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水平能够更加直接和显著地影响人口健康水平,而不是供给水平。在乡村地区,提升健康水平的有效选择是:积极有效地改善乡村地区公共卫生设施,提高乡村人口安全饮水的比例;大力促进乡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瑞娟 《理论探索》2006,(4):97-100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堪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刘万云 《学理论》2014,(20):44-45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河南省在此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如制度、资金、人力资本等困境。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行户籍、农村土地等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摊机制和提高农村转移入口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是破解此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对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和弊端,需要根据农村人口流动新形势探寻新的办法和措施。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创新农地制度,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赋予进城农民以平等的竞争机会,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农村人口流动的家庭化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探析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回流政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强国,科技人力资源流失严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以留学为主要实现形式。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回流行为和政府政策行为,通过在科技人力资源与政府之间建立博弈模型,运用博弈分析得出回流政策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相关性,最后提出完善科技人力资源回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农村村民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人口流动这一重要的社会因素对流出地农村村民自治的影响,分析从经济基础、组织基础、文化基础和功能发挥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认为当前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农村村民自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其中的消极影响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文章建议从宏观体制和微观措施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以消解人口流动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改革前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城镇化制度建立的过程,分析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度变革,并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政府制度创新对城镇化的作用、城镇化与城乡差距变化关系和人口与就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家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创新制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地探索完善,其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农村社会养老的萌芽期(1949~1980年);探索建构期(1981~2002年);探索创新期(2003~至今).梳理发展轨迹,总结个中教训,对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人民跨入新世纪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自己的第八十个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奋斗轨迹,冷静地思考它所留下的启示,对新世纪中国加快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的回溯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 1944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146页 )在 1949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  相似文献   

13.
张贵安 《学理论》2010,(2):11-13
分析建国六十周年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能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经验教训。推进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应该重视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教育,优化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环境,了解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革命政权在各地陆续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已经展开,与乡村治理有关的研究也已开始。对乡村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研究方法、中国学者关于传统乡村社会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把乡村治理研究文献的浩繁内容凝聚为关于乡村治理的公正性目标的研究,并且对我国乡村治理基本制度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对新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论,能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有利于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向以"运行保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现代机关事务治理转型,经历了雏形渐成、改革发展、深化改革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背景、政治变量、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混合体"模式深刻影响着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国家治理范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则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展望未来,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要正视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消解路径依赖逆向张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职能法定化,完善多元协同的机关事务治理模式,从而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德昆 《学理论》2010,(1):53-5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我国各级党政领导人的更替,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政治语言也发生相应变化,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家式政治语言、工程师式政治语言、政治语言的新气象。每个阶段都被打上了深深地时代烙印,有着深刻的政治现实背景,而政治语言的变迁又都是中国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它既是政治活动的反应,又为政治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 2 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专家 ,冯友兰先生无论在解放前还是在解放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影响既建基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丰硕的学术建树之上 ,同时也和他“道术多迁变”[1] (P3 11) 的学术历程及其引起的争议有关。我们在研究时 ,既应探讨和汲取他那些受到广泛认同的学术成就 ,同时也应关注他解放后“道术”的多变及其原因和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前一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多 ,相对来说 ,后一方面的工作似显得薄弱一些。但后一方面的工作仍然有着可观的学术价值 ,这不仅能够反映冯先生个人精神世界的变迁 ,而且可以作…  相似文献   

18.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总体而言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社会功能愈加彰显。长征纪念活动既是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一种仪式和象征,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JOHN A. ROHR 《管理》1994,7(2):113-13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nderstanding of executive power in the debates at the founding of the Fifth Republic in 1958. The examination discovered a concept of executive power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executive power reveal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Fifth Republic. The framers of the constitution intended to place the prime minister at the head of the executive power and to shield him from removal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The direct 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oblematic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of 1962, provided the legitimacy for the de facto dominant role of the president apart from the two cohabitation 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