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亩土地     
李庆锋 《党课》2014,(24):82-85
母亲坐在屋门口,端详着小院里的景物,那神情像是陌生来客的样子。母亲在这处房子里住了40多年,或许这是第一次这么细致地看一看自己的家。她瞅瞅这儿望望那儿,一会儿出神,一会儿四顾,似乎在追忆着什么,就连角落里的小草、旮旯中的石子她都聚精会神地凝视。以往忙碌得连自己的家都顾不上多看一眼的母亲,这回该静静地享受一下小院的阳光了——一场脑血栓的突发阻止了母亲劳作的脚步。  相似文献   

2.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3.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4.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个经历过新旧社会更替的老人。很小的时候她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过着辛酸苦难的日子。那时。孤苦伶仃的她非常渴望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呵护。1949年。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广大的中国妇女,给了她们地位和自由,也给了李毓芳母亲般的温暖。这种温暖和关爱让李毓芳坚定地认为,自己苦苦寻找了半生的那个母亲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深情地说:“我是个孤儿。没有父母,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党啊。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7.
她心中始终装着贫困群众,许多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她心中时常挂念着弟弟妹妹,数十年来,她用母亲般博大、慈爱的心灵,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正"80后"侗族姑娘陆永江出生于黎平县永从乡上寨村,母亲是一名刺绣高手。耳濡目染,她从小便学会了侗族刺绣,母亲也希望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不幸的是她却因一场火灾导致右手残疾。为把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下去,性格刚强的她选择学习工艺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陆永江就自己设计图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10.
孙甲  张建国 《实践》2004,(3):38-40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像所有伟大的母亲一样,黄河有着自己绝世的骄傲,也有着自己深深的忧虑.骄傲的是,她以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雄立世界之林的华夏民族;忧虑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日复一日地消蚀着她的哺育能力.   ……  相似文献   

11.
母亲与酒     
母亲的祖籍远在东海之滨的渔米之乡,当地的百姓善于酿造一种浓烈的米酒,贫穷的母亲是这酿酒人中的好手。她也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有人到那里宣传:新疆有吃不完的肉、喝不完的酒。母亲便瞒着亲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里,成为新疆兵团的第一批军垦战士。我不知道母亲来疆后最初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但是,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在不断地感觉着母亲在与自己想喝酒的愿望搏斗着。我3岁时,母亲一人就挑起了抚养我和弟弟的重担。当时,依靠母亲微薄的工资,一家3口也还可以勉强度日。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偶然会省些钱出来,打上一斤最便宜的散酒解谗。  相似文献   

12.
盼年的母亲     
四少 《廉政瞭望》2010,(2):71-71
这段时间母亲有点异常,时不时问我,一“今天几号了?”其实,客厅的挂钟上明明白白显示着日历。终于有一次我被她问得不耐烦,朝挂钟努努嘴说,“今天几号,您自己看一下不就知道了吗?”母亲叹一口气,“我怎么感觉上面的钟坏了,日期慢了。”  相似文献   

13.
杜美 《新湘评论》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4.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董竹君,生于1900年。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母亲出身贫苦,13岁时不幸沦落青楼卖唱。母亲天生丽质,不久就成为青楼名媛。但是她不甘浮华,在结识革命党人以后,逃出火坑,成为民国初年的都督夫人。 母亲在日本受了资本主义的教育,回国以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的统治,她抛弃荣华富贵,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女儿,毅然离开身居高位的丈夫,到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上海。 从此,她白手起家,开始自我奋斗。她筹资金、办工厂、开餐馆,还要教育子女。她百折不挠,终于在上海滩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女企业家。她是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30年代,母亲结交共产党人,接受进步思想。她自己创办杂志,宣传妇女解放。她帮助、掩护共产党的秘密工作者,营救被捕的人。后来,她还把自己的三女儿董国瑛,送到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流亡菲律宾,在战火中漂泊异乡。后乘难民船绕道朝鲜,回到祖国。 全国解放后,母亲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16.
水清 《支部生活》2008,(4):35-36
早在2003年就当选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的冯燕,至今仍深深感激着各级妇联组织对自己的关心支持。她告诉记者,在好几次自己都撑不下去的时候,是这些好心人雪中送炭,自己才一路走到了今天。1999年从云南化工厂下岗时,冯燕才26岁,懂事的冯燕不愿再给本来就很艰难的父母增添麻烦,决心要把母亲那一手腌制咸菜的绝活学过来,自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果园     
1980年10月,秋高气爽,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服役两年的我回家探亲。刚进家门,就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弯着腰晾晒玉米的她,累得汗流浃背。为了养育我们6个兄妹,母亲透支了自己的岁月,此时只有44岁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却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4)
贺子珍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最具革命性的革命者之一。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她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作为一个先进的革命女战士,她始终努力走在革命的前列;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许多。贺子珍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的革命生涯曲折多变、坎坷辛苦,却从不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是党的历史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20.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