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国彬 《桂海论丛》2011,27(2):7-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水平和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同,使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进行突破时多方面有局限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基本观点的突破,既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基本观点的突破,也要积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各种条件,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基本观点的突破,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尚处在一个孕育的阶段,才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含义、过程、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重视不够,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研究不深.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薛建明 《人民论坛》2012,(36):254-2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及形成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化、民族化、方法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层体现。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增强时代性,提高逻辑性,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化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不仅在生成意义上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而且作为外在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交流和发展进程。从地理环境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分析地理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限制和规定,有利于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邓伟 《前沿》2011,(10):60-6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正当其时。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其次,就如何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有文本、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等等.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高潮,以往研究的文章、论著大多都是列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内部家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立场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客观性影响较大,与历史学研究类似,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价值的理论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应当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价值中立,就应当以人民的价值取向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立场为研究立场。坚持以人民的立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主要路径包括: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查研究、多收集有关人民群众的历史资料、以人民的立场认真分析资料、注重研究成果的大众化表达、坚持党的立场与人民的立场相统一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的纷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20世纪上半叶各种社会思潮大交流、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中国化的,藉此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的追踪,弥补学术界过多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流"的成果,而忽视对"源"的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本期推介     
<正>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亿和副教授吴荣军在《原初、实践与习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三种基本形态——基于〈矛盾论〉文本用语形式的分析和启示》一文中认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奠基性论著之一,其用语形式的独特性形成了一道别具风格的语体景观。作为这种语体景观的三种语体样式,原初语体、实践语体、习得语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共二大的宣传和研究略显不足,认真挖掘和深入研究中共二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起始性和创造性的里程碑地位与意义,对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客观依据;第一次正确阐述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起点;制定了第一部完整的《党章》,标志着作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终完成.中共二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步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此起步.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大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研究热点、研究特点、研究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概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等七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研究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力度三个方面揭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行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和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体制建设中的应用和在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应用,旨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但是对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个体条件和历史经验以及其他思想倾向对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而且近年来又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再思考,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留下了空间.因此,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分析"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深化研究的思路作一些探讨应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发展确定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理论的历史任务,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了直接提示;主张从学理上有系统地彻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好理论前提;提出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人民论坛》2014,(14):202-205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基本脉络的梳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面临的四种挑战,即僵化思维模式的挑战、理论自信的挑战、现实需要的挑战和达成共识的挑战。因此,要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克服妄自尊大和崇洋媚外的心态,坚持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5)
正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韦日平教授著、2015年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研究》(以下简称《新进程研究》)是一部值得关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论著。以我之见,该书具有"一强四新"的特点,值得认真阅读。"一强"指该书具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作为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研究者,该书作者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并且把习近平的这些思想作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指针。对此,作者在《新进程研究》的序言中明确指出,以  相似文献   

18.
刘坤明 《传承》2009,(4):58-59
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历史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历史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人民论坛》2014,(5):202-204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基本脉络的梳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发展面临的四种挑战,即僵化思维模式的挑战、理论自信的挑战、现实需要的挑战和达成共识的挑战。因此,要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克服妄自尊大和崇洋媚外的心态,坚持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