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鲜明提出的,是我们党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36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首次调整,逻辑上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认识、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中的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在历史发展进程的长河中不断被运用并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新体现。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伟大命题,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更好地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总结。在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被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个首位的优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断的延伸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理念,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特色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现实三个维度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更好地肩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光荣使命。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读细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哲  相似文献   

5.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思想圭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论》中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过程的辩证规律两大问题的讨论,以及《矛盾论》中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军 《学习论坛》2015,(1):52-54
如何看待和设计人生是中国传统人生价值哲学的理论旨趣所在。围绕这一理论旨趣而形成的中国传统人生价值理论主要由"人性"论、"人道"论、"人格"论三个部分构成。"人性"论主要讨论如何看待人和人的本性两大问题;"人道"论主要阐述的是人生修养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有人生修养的目的、态度、途径、具体方法以及人生境界等问题;"人格"论则是古代思想家在各自不同的"人性"论和"人道"论基础上铸就的理想人格。对于上述三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反映出中国古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关于人生价值哲学的不同立场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21)
正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目前所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以及未来发展步骤提出三位一体新论断新思想,代表着对国情特征认识的系统性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含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超预期发展,为十九大思想和认识飞跃提供实践源泉。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监察法》、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相关议案,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等重要文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报告运用物质第一性原理揭示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群众史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者统一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的实践使命。认真思索"四个伟大"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领作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其独特的逻辑、优势和方法论,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主政治建设滞后论"等各种错误思潮,从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至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说明了国家对法治建设理论和路径认识的成熟与升级,"一体建设"不仅仅表现为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中的既相辅相成,又相克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以矛盾观分析和理解"一体建设",对于正确理解中央的法治精神以及指导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着重阐述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重大举措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深刻阐述了两个问题: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意义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于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7,(6)
习近平总书记在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十九大报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对时代特征的认识创新,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创新,对发展战略的指导创新,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创新,是显著的亮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巨大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高举旗帜、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它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愈发感知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我们有必要从现实依据、理论内涵、历史回溯和实践把握等四个方面作一些必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眸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伟大的目标引领独特的路径,独特的路径催生先进的思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社会矛盾和时代定位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绿色辩证法的哲学观,其立论原则受到党传统的人民观和全新的政绩观的影响。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衔接下,"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于中国大地,有科学合理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为党员干部个人而言,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通过重温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党员干部的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针对性。当前党员干部加强修养,主要是做到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崇高理想与担当实干的统一和守规矩与"慎独"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