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走向复兴的共同意志,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将革命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相似文献   

3.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并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形成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新时代背景下党推进自我革命是对历史周期率的成功破解,是实现党的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完成历史使命的政治保障。党不断深化对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强化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学悟党的创新理论,整饬作风,严明纪律,反腐惩恶,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以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为重点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先进、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及其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由个性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贫乏到丰富、从潜在到现实的发展,其中,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原初动力,以劳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的完善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和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5.
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形成了独特的自我革命逻辑理路,主要体现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锤炼党性中不断夯实党的群众根基;坚持思想建党,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引领全党理想信念;坚持制度治党,持续推进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合力;敢于直面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住关键少数,紧紧牵住自我革命的牛鼻子,使党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6.
王雷 《传承》2012,(13):78-79
受传统二分思维的影响,科学与人文“二元文化的对立”一向被视为学界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从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辨证发展理论看,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被看作文化传承与流变过程的一道风景。文化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历史遗存"和"文化"的界定,从考古学意义上讲,历史遗存包括了遗迹和遗物两大类:遗迹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遗物是指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工具、用品,它们的特点都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形物。但对于文化的概念,社会各界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广泛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确切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意识形态所创造  相似文献   

8.
列宁文化革命思想具有充分的理据,其运思逻辑、建构逻辑以及实践逻辑是依据苏维埃社会主义现实决定的。如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并吸引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提高工人的业务水平并且健康地参与民主管理,如何通过革命理想把旧知识分子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如何在社会主义空地上批判性地利用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并确立共产主义文化,如何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并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合乎实际的问题,也在逻辑关系上提出了思想深处的变革要求。文化革命承载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体现了政治逻辑、思想逻辑、社会逻辑和运行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权利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法律的思维方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强调权利的合理性优于权利的合法性;权利的现实性优于权利的理想性;权利的实现优于权利的救济;权利的保障优于权利的设定;实体的权利与程序的权利并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全球价值链的逻辑本质,是以创新技术、市场需求、制度供给为支撑,以价值为纽带,企业、国家、区域利益高度融合的全球性分工体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的事实对比表明,全球价值链已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逻辑演绎和经验检验表明,现行全球价值链体系的目标导向、治理模式呈现欧美中心主义单极特征,并内生多元目标冲突、结构失衡及动能衰减等矛盾,金融危机触发诸矛盾的集中爆发。因此,重构全球价值链是逻辑必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技术—制度—市场为基石,重塑“目标—治理”逻辑,真正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公安部党委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出了推动新时代公安机关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而要切实实现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弄清其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张鹏虎 《新东方》2023,(6):25-31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文化实践探索所形成的最新理论硕果,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党建设文化强国的探索实践。从内涵要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两个结合”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秉持开放包容理念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从实践理路来看,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强化文化强国建设的凝聚力;善用“两个结合”的重要法宝,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周益锋 《前进》2008,(10):32-32
人类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够创造文明。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那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回答,但社会学的答案非常简单:“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逻辑基础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运作逻辑,这就是从生活世界建构理论与化理论入生活的双重向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从条件论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各要素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生活化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基本动力,这是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以生活化导向的理论建设为起点,包含着多层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土壤,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实现人民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并通过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7)
中国民俗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们应赋予中国民俗文化新的内涵。民俗文化的叙事视角赋予了中国民俗文化新的内容,通过民俗叙事,将情感上升为一种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9.
自我革命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性,是其能够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并推动自身发展的逻辑根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政治过程的关键变量出发,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自我革命道路。它的实践理路主要表现为:一是主动规训权力,以精确治权为自我革命的实践中轴;二是积极唤醒全党的责任意识,以使命自觉为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三是以政治建设为支点重构党的权威,为自我革命提供刚性的势能支撑;四是追寻善治,以政党治理现代化为自我革命的政治实践基础。这四个方面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一股政治合力,有效推进了党的自我净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从1984年创办"三月三"歌节到2019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成功举办,走过了35年的历程,这是目前广西影响最深远、办得最成功的文化盛事。我长期在文化部门从事宣传工作,从1995年开始,或到现场观摩,或策划参与有关活动,对"三月三"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每年壮乡成歌海的时候,正是我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