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建 《桂海论丛》2007,23(3):5-7
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历史文化、民族特性相结合。进行国别化、民族化、具体化,才能发挥真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才能指引各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相互交融。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任何概念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显示其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演进机理对于现时代尤为重要。20世纪上半叶,经历跨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概念虽然在汉语语境中的译法并不稳定,但中国知识分子始终致力于从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视角解读意识形态概念,结合中国革命形式和实际需要丰富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经过再释、传播和接受等过程,使意识形态一词被赋予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与现实意义,从“术语”逐渐转变为真正的“概念”,从漂浮于空中的语词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实践,获得了中国化的发展。随着术语层面的“汉语化”,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通过报刊、教科书等载体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概念与中国历史、文化和革命实际深入嵌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张欢 《求索》2014,(3):11-14
在20世纪的革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始终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结构缠绕在一起,是与社会形态的转换相伴随的意识形态的转换和重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文艺理论的现代性生成正是在革命的历史语境下的文化运动与社会历史诉求的结合和互动,历史化地看待现代学科史中的文艺理论体系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视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生不仅是中国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回应,其建构过程也直接参与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及根据地文化建设,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的现代性探索的内在互动的一部分。将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化过程放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进程中,既是敞开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于中国文化-理论形态的当代性探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势必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这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为什么必须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之间也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只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必然性与实践的必然性,两者的融合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性诉求与选择,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共同要求,同时也肩负着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5.
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具突出性的特质,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自我革命所内含的革故鼎新、修身自省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质,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了新的规律性认识。“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只有深刻把握二者的内在逻辑,才能在把党锻造为一块坚硬钢铁的同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文化传承与实践的不断延续。其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国人民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历史实践延续。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孕育和初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白艳 《长白学刊》2000,(3):73-74
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是与人类社会的革命和变革相伴而行。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也是与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携手共进。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即将迎来30年周年之际,在我国改革开放面临新课题新挑战的重要阶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丰富经验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他深刻阐明:"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吸收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着一份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与价值范畴,一直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前行,也见证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发展与时代命运起伏。在文化自觉视阈下,通过审视当代中国从文化启蒙、文化自立、文化错位到文化自信的基本脉络,我们可以纵览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雏形的奠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经曲折与反复、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创新发展的演绎图景和艰难历程。厘清这一脉络,不仅是从理论上探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诉求,更是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成果,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形成的。这一理论体系既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的理论硕果。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张容 《长白学刊》2021,(1):149-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诉求,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向度、理论向度和文化向度的充分展开过程。然而,由于历史上革命任务的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充分展开而具有外显性,并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或文化动因问题则相对弱化而具有内隐性,也没有得到学界充足的重视。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能够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另外一种面相。以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为例来看,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过程中,随着自身对文化民族性关注度的提升而必然要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动因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象和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党创立、从小到大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实践不仅发展了社会主义,更深刻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一条驶自南湖,引领革命的"航船"。伴随着党的创立,红船首创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红船的首创精神更加鲜明地融汇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自觉,以及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历史使命的精神传承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红船首创精神的当代价值必然扎根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政党的建设,通过对共产主义价值的深入挖掘,实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自觉。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文化自信才能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在我国现阶段,倡导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既要立足中国古代文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料,又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8.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只有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和观察,才能揭示它的本质。我们用基本矛盾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中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普遍中把握特殊,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整合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全面中把握重点,直面全球化进程的挑战建立永葆青春活力的社会主义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党政干部只有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飞 《传承》2011,(25):28-29
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实现其政治独立、民主,经济发达、思想文化自由等目标的社会转型过程,这种社会转型过程往往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等途径实现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并成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现代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现代化制度建立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和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