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城区和平里地区,提起修脚师孟建设,真是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他带领修脚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咨询和修脚,不收他们一分钱。要问孟建设为什么能把社区所有的老人当成亲人?这他还得从刚来北京时说起。1978年孟建设从河北来到北京,专干修脚的活。初来乍到,很多澡堂子不让他进,他就在外面拉帘子,摆上了地摊。虽然修脚的  相似文献   

2.
在东城区和平里地区,提起修脚师孟建设,真是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他带领修脚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咨询和修脚,不收他们一分钱。要问孟建设为什么能把社区所有的老人当成亲人?这他还得从刚来北京时说起。  相似文献   

3.
阿廖沙,刘少奇的长孙,在俄罗斯隐姓埋名数十年,只在5岁时见过爷爷一次,就连自己的父亲在"文革"中自杀的消息,也是在父亲死后20多年后才得知的。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他才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他怎么会在俄罗斯?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笔者作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于2003年4月在参加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早年家贫,很早便离开了校园。他一直觉得没上够学,没读够书。务农期间,父亲坚持读书、写作,还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作品。大庆油田会战期间,一个建筑公司招工的机会让不到20岁的父亲离开农村,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参加工作后,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函授大专课程。文化水平的提升,让他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后来,父亲被调入公司机关党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李兆麟曾在东北战场为驱逐日寇顽强战斗了14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父亲生于1910年11月2日,原名李超兰,进行抗日救国地下工作时化名李烈生,在参加抗联后化名张寿篯。父亲志向高远,面对国土沦丧、政府无为的严酷现实,一腔热血的他曾在书箱上镌刻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父亲的战友冯仲云将军曾经撰文评价他:"寿篯在北满享  相似文献   

6.
正"书呆子气"1902年,父亲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桓桓于征"。25岁之前,父亲一直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地求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希望当一名建筑师。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父亲看到"大好革命形势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气愤至极。父亲加入共产党,走出心爱的课堂,奔赴地处湖北南部深山的通城,参加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7.
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他少年时就随父亲参加反清秘密会党的很多活动,决心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青年时期,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尔后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从此便一生追随、效忠汪精卫.大革命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自诩.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拥汪反蒋的改组派代表人物.汪蒋合流后,他则成了蒋介石的座上客.抗战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一生在政治上变化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8.
<正>彭世集团石家庄分公司隶属于郑州彭世足部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彭世集团始创于2000年,石家庄分公司成立于2015年。彭世集团石家庄分公司秉承"践行公益,为爱前行"的公益宗旨,指定每月的16日为"爱心日",定期到社区举办修脚、按摩服务,同时店面举办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修脚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赞许!重阳佳节敬老爱老,每逢重阳佳节分公司主要领导携全体员工带着礼品来到老人的身边,用歌声和舞蹈为他们送上祝福并为老人祛除脚病解决痛苦!  相似文献   

9.
半月要闻     
正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1,(3):54-54
冬日的乌拉特草原上,凛冽的寒风挡不住义务护边员钢巴图巡逻的脚步。钢巴图一家三代都生活在中蒙边境的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伊肯查干嘎查。他从小就知道那些立着的铁丝网和界碑代表着什么,从小就熟悉自己家门口这段国境线。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他最终走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那条护边路,成为一名护边员。"小时候家里穷,每次和父亲去边境巡逻都是骑马、骑骆驼,一走一整天……"钢巴图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巡边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史晶  武铭 《先锋队》2011,(7):59
在阳泉城区观象台社区,有一位20多年坚持义务普法的老人。自1990年退休后,张端礼就在社区办起了普法宣传栏,居民家里或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大家就找他"评理"。  相似文献   

12.
褒贬录     
<正>义务送报整四年坚持奉献好党员自2018年6月退休后,明水县老干部、党员李满贵一直坚持发挥余热,主动向组织申请义务送党报的工作。四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步行或骑车到县委宣传部取报纸,然后把报纸分送到订户手中。看到他顶风冒雨坚持义务送报,有人给他送水果,有人给他送矿泉水,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只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吕世申)  相似文献   

13.
晓立 《北京党史》2006,(6):56-59
2006年是我的父亲武新宇诞辰100周年。父亲自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始终坚持革命理想和信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彭真在1989年父亲去世后对我们说:武新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法学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13年,杨勇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父亲为他取名杨世峻,小名统伢子。杨勇的名字是他参加红军后自己改的,他认为只有"勇"字才能显示出战士的风格。1928年夏,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报复,他与好友周政财逃亡常德,参加了鲁道源的50师亲兵营。不久,杨勇得知彭德怀率独立团在平江举行暴动,闹得红红火火,便和周政财费尽周折,于1930年5月找到了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实现了他当红军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颜慧平  刘永路 《党史纵横》2014,(6):16-18,20
正父亲走了,走在清明节前夕,走在刚刚过了100岁的时候。2014年清明节早晨,我们在殡仪馆为他送行,挽联上写着三代子孙们对他一生的评价:"万里长征百战沙场,千秋功德百岁将军"。望着鲜红党旗覆盖下那留着18处战伤的遗体,我为父亲这位开国少将、百岁将军的一生而由衷的自豪!父亲安详地走了,我的思绪追寻着他的人生脚步,穿越枪林弹雨,跨越万水千山……长征路上九死一生父亲颜文斌1915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6岁那年,一场温疫夺去了全家11口人性命,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1931年春天父亲参加了红军,他参军第二天就参加一场伏击战,第一次放枪子弹就飞了,差点打着前边的连长。连长是旧军官出身,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7,(9)
<正>今年54岁的刘育峰现任海南DC电脑城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助理,自2004年起从事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刘育峰注册"海口雷锋"新浪微博,旨在宣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互助正能量。刘育峰出身中医世家,精通穴位按摩、经络刮痧、除湿拔罐和中草药理疗。八小时之外,他做的是一份不计报酬的工作,坚持参加《直播12345》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佩戴着"海口雷锋中医保健养生"标志,义务为市民进行穴位按摩和刮痧理疗服务。他还  相似文献   

17.
正"我父亲朱南平弃文从戎,参加了西南服务团,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参加剿匪。从此,他在涪陵安家,初心不改,扎根涪陵,乐于奉献,是我永远的榜样……"2020年6月16日,在重庆市涪陵区老干部局和《巴渝都市报》举办的"初心故事会"  相似文献   

18.
<正>蠡县移动小区门卫朱志峰是位77岁的退休工人,他44年来坚持为过往群众义务修自行车,不收一分钱;他主动承担社区多项工作,不要报酬,被大家称为"活雷锋"。朱志峰是个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助人为乐义务修车的事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70年6月,高中学历的朱志峰被招收为县五金厂临时工,头一天上班,自行车就坏在半路上。他正着急,迎面来了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子,没等他挥手就停下来,问清情况后,从工具箱取出扳手和螺母,给他修好了。朱志峰给他钱,小伙子憨  相似文献   

19.
"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这是因为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亲自率领120人的民间抢救队伍,带着公司的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成为第一批参与抢救都江堰、汶川和北川等地遇险群众和打通"生命之路"的英雄队伍;地震发生后,他和他的志愿者队伍一直在灾区义务参加抢救被埋群众、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及建设家同的紧张战斗.他自己亲手救出12位学生和群众,肩上背过500多位遇难者的尸体;他一路"撒钱"、捐物价值达2000多万元……受灾群众感激地叫他"大好人", 温家宝总理称他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95周年,也是父亲张启仁诞辰100周年,美院举办了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父亲逝世30年了,他越走越远,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革命者大都离我们而去,知道父亲的人越来越少,了解父亲的人就更少了。我写文章回忆父亲,是为了纪念他们那一代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战士。父亲生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了整整20年,他两次被任命为副院长,第一次是在1963年,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央美院,有父亲青年学生时代的老师王森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