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个体人权。在司法实践中,处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易受到来自于国家权利的侵害,这不仅有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执法人员在司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侦查模式,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是确实保障刑事诉讼人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有关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的讨论中,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过于关注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相反却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证人、举报人及特殊诉讼主体———警察的人权保障研究,有的甚至大声疾呼要"削弱"警察权,从而使部分学者陷入了"只有限制警察权才能保护人权"的怪圈,警察人权保障状况趋于恶化,而被害人、证人、举报人的人权保障也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为此,应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予以反思,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立法机关和公安、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确保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研究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依法治国理论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被告人的人权远没有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而人权的保障又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刑事诉讼过程中存在的侵犯被告人人权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一是通过及时、准确地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美国刑事诉讼中吓阻理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该理论指导下的证据排除法则进一步确立起了刑事司法程序的正当性,保障了犯罪嫌疑人权利。我国应当吸收吓阻理论的合理内核,确立起中国式的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民主、法治一样 ,成为我国法律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权发展史 ,法律便是人权发展的记录。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 ,纵览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发展概况 ,重点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人权保护的概括和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笔者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规制国家的侦查行为,保障被追诉者的人权,确保刑事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应确定我国非法证据认定制度的排除范围,构建非法证据独立排除程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机制。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但两大当事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以期构建更完备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9.
自由心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对自由心证一直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就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看,作出立案、逮捕、侦查终结、起诉、判决的决定,其实都是“心证”的结果。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标准没有作出直接规定,但从许多地方可见“自由心证”标准的端倪。我国的刑事诉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以并且必然要合理吸收自由心证原则的。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完善司法运作机制,是确保自由心证原则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的总体价值是通过各种具体的行政诉讼类型在实践运用中体现出来的,要使我国的行政法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国外的行政诉讼类型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法美两国的行政诉讼类型作了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并阐释了两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我国行政诉讼的类型化.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宪法基础。然而,这仅是一个宣示性的原则规定,并未涉及人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它还有赖于各部门法的具体规则的配套实施,才能实现其预定的价值目标。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具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规则。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并未确立该规则,已导致了我国诉讼中漠视人权、侵犯人权现象较为普遍的恶果。所以,在修改诉讼法时,明确设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是完善诉讼法自身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论社区警务控制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控制是对社区的时、空、人实施严密的规范化管理的一种警务机制。它能较好地形成客观证据的生成机制,增强警方对人口的控制能力,从而避免公安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讯逼供和普遍实施审前羁押等侵犯人权的行为。社区警务控制的关键是严密的规范化,其实施不能依靠强制,必须得到社区绝大多数成员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品性证据是英美法系倡导的一种品性排除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案件双方当事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借鉴了品性证据的相关优势,但未对品性证据适用原则进行系统阐述,从而弱化了品性证据的实际应用效果。文章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中品性证据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负面效应,并从被告人品性证据规则、被害人品性证据的适用规则、证人品性证据的适用规则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阐述了品性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具体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剖析了欧陆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成果以及欧洲人权法院在人权保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欧中刑事司法制度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出庭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面对当前国情,应当设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告知程序,提高侦查水平,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保障机制,正确处理适用这些原则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刑事拘留对于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刑事拘留中长期存在羁押期限过长、超期羁押、不当拘留、刑讯逼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被拘留人的人权。本文从分析我国现有刑事拘留制度出发,以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刑事拘留制度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为镜,找出我国刑事拘留制度中对被拘留人的人权保护的差距,并在借鉴法治国家对被拘禁者人权保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体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侦查机关内部建立侦查、拘留监管和被拘留人权利保障三种职权相分离,检察机关通过司法听证对。侦查机关拘留权进行制约,赋予被拘留者更多更有力度的权利救济途径等改善我国被拘留人的人权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警察讯问作为侦查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极易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所以各国都对讯问程序设置了一系列规则,包括讯问时间、地点、方式和讯问权的适当限制等等.然而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没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此,拟从法律语言中的警察讯问话语角度出发,以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为视角,深入探讨警察讯问权的合理限制对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人权入法”,即对人权保障问题从原则到细则作了系统的规定,这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执法理念、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环境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安机关应当充分认识“人权入法”的影响,并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缺位,不仅导致我国侦查程序中非法侦查行为屡禁不止,权利救济机制处于空白状态,侦查程序不具诉讼形态,也使得公诉权缺乏应有的控制,公诉方式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庭前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能落实,证据展示程序难以运行,庭审法官的预断不能排除。加强权力制约与保障人权,必须建立司法审查制度、设立刑事审前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