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并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的、而又能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的基本概念。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基础理论维、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和方法载体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结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的标志。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起因范畴: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教育客体的思想与行为;中介范畴:载体与组织、信息与传输、教育主体;结果范畴: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  相似文献   

3.
军队政治工作学属于应用性学科,应该根据和紧紧围绕这一学科的本性,从主体与客体、政治与军事、精神与物质、思想与行为、教育与管理、目的与手段等六个方面,来研究确定军队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其本原可以从根本构成和历史溯源两个方面来认识,它具有广泛性、阶级性、内隐性和实践性,具备认识功能、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在结构上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也可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成熟形态的哲学都是有体系的。同理,成熟形态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都是有范畴体系的。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体系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研究对象同构性的必然要求,是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具有科学形态的必要途径,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运动的必然趋势、具体要求和体现,对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同其他学科相区别的基本概念.当前,学界能基本达成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言教与身教、疏导、灌输等五大范畴,它们形成一个范畴体系,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把"真诚"与"情理"吸纳到范畴体系中,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为七大范畴.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应当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能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建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客观全面性原则、实践求是性原则、动态开放性原则、创新前瞻性原则和系统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体系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应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哲学领域中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逻辑范畴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有待拓展空间,以便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应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上作出具体的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凸现了个人发展和个人权利要求,也使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价值,于是,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在政治上达成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相对平衡。为此,应在民主制基础上建设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威政府,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现阶段,面对权力高度集中的事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设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意识形态的合理构建,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政治社会化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科举制度的政治录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政治录用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延续的必要条件。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政治官员的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立起了一个从政治录用到政治角色养成的行政录用机制,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上下沟通、互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带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研究科举制度,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我们的行政录用制度的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大体上存在通过问卷和访谈观察中产阶层民主意识和研究中产阶层集体性政治活动两种方法。在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上,学界存在三种观点:总体保守、比较激进、缺乏统一性;在政治功能上,也存在中产阶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发展中的异化力量三种不同结论。当前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应当在研究对象上重视边缘中产阶层的政治动向;在研究问题上关注中间阶层政治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功能是否发生演化;在研究领域上重点关注网络时代公共事件中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政治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改革问题,无论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筹划上讲,还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关联结构看,抑或是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举措上分析,当前中国政府体制改革都确确实实地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此而言,有必要翻转原来从行政到政治的被动取向,转向从政治到行政的主动改革取向.因为只有解决了制约改革成效的权力来源合法性问题,才能为一切权力运用困难的解决提供最为可靠的基本制度保障,从而为真正进入现代的中国改革提供当下最为急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特别注重改革的速度、时机、条件、措施和方案等的选择,因此渐进性是其一以贯之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探索试验是渐进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试验,政治体制改革更具有特殊的困难性。二、政治稳定是渐进改革的基础。三、经济发展是渐进改革的条件。四、过渡转化是渐进改革的途径。我国的选举制度建设、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退休制建设都是通过过渡转化的途径进行的。渐进改革是符合我国情的选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在性质上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文化”具有一定重合性,故其不倾向于表现“典籍”文化的特征,而主要是表现“心理”性的一系列特征。总的来说,集体无意识性、模糊抽象性、规范与匡约性、固执与抵抗性、意识形态性、发展与趋同性,是政治文化的主要本质。了解这些特征将有利于我国在政治文化培育与政治文明建设中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协政治资源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政协政治资源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特色,但还存在着配置不足、运作不好和作用不够等问题。建设人民政协政治资源,需要遵循资源要素发育规律、质量规律和作用规律,健全政治资源生成机制、作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全方位加以推进,实现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稳定的价值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力量的不断崛起使得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生态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价值多元景观,这种文化生态为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价值解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场域”。在此“场域”中,经济自由与政治秩序的整合构成了转型期社会政治稳定内在统一的价值逻辑,这种价值整合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经由经济自由推动而产生的新的权利诉求,能够成为塑造新的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的价值基础;其二,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能够包容和吸纳这些新的权利诉求,并能以持续更新的政治秩序为经济自由的生长和新权利诉求的产生提供条件。这种价值整合在政治操作层面的现实策略是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结构。  相似文献   

20.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地位、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其重大地位、作用和意义在于抓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