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网络拜年,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拜年形式。每年春节,我的手机都会收到许多祝福短信和微信。当然,礼尚往来,我也会拿起手机一条一条地发送自己的祝福,给亲人、给领导、给朋友。我记得连续好几个春节,我都坚持给我们处长发送拜年短信,但处长从来都没有给我片言碎语的回复。不过,今年是个例外。除夕那晚,给处长的问候短信发送成功仅半分钟,就收到了他的回复:"谢谢,也祝福您新年快乐。"言简意赅,却饱含温馨。起初,还感觉有点小意外,但  相似文献   

2.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虽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但人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不少原创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错的,语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温情,或妙语如珠,或将时尚、时弊、世象与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让人阅后不禁会心一笑,兼备娱乐、文学审美功能——不过再精彩的段子,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看第一遍时会笑,第100遍时就恨了。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2,(6):62-62
我在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今年2月份有一名员工企图将从厂子偷的零件带出,被我在工厂门口发现,他因为偷东西被公司辞退。过几天之后我就收到一条辱骂的短信,一开始不知道是谁,也并没放在心上。但是自那以后类似的短信几乎每天都能收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年味日渐式微,但一种以短信拜年为载体的“拇指经济”迅猛崛起。据1月30日《信息时他》报道。短信拜年已成为公众春节拜年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仅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便达120亿条,即便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运营商在短短7天之内便可将12亿元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5.
“短信送祝福,低碳来表达,指尖遣飞鸿,瞬间抵贵家……”春节期间,许多人收到了这样的拜年短信。字里行间,饱含着热烈祝福,也散发着清新的“低碳”气息。回首虎年春节,人们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低碳风”虎虎生威,跃入节日生活方方面面,使这个年有了新过法、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节大年初一,合肥市140余万拥有手机的市民都收到了合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的拜年短信,内容是:值此新春佳节,合肥市委、市政府祝全市人民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生活美满,阖家幸福!在此,特别提醒你注意节日安全。此举倍受广大市民称赞。如今,过年发拜年短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从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7.
年年春节我都收到不少祝福短信,由于手机容量缘故,不得不随收随删。然而每一个收删的过程都使我心里暖呼呼的,湿润润的,尤其在北京这个干冷的冬季。短信中有一种是原创且专门为我而作的祝福短息。我收到了一篇题为《新年好》的诗:"王道常在天下合,旭日东升照万家。明文赋诗言语幸,恩惠教育八方福。师傅起落如鹘  相似文献   

8.
拇指文化,利润是火车头 零点研究集团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日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发过各类短信息,人均在短信方面的月支出水平达到28.15元。分析人员由此预计,今年的短信增值服务市场将是一个月均超过10亿元、全年超过120亿元的巨大市场。而包括新浪、网易、搜狐、腾讯、TOM等网站以及掌中万维、讯龙、美通等专业短信内容的提供商,将获得其中40亿元左右的收入。短信市场如此的“钱”景诱人,“拇指经济”的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今年春节短信拜年已经成为短信用户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其次才是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而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丁非常次  相似文献   

9.
短信自产生以来,这样的表述总困扰着我们:“这是一条来自古埃及的咒语,将它发给您的五位好友,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就会……”还有总会不期而遇的“黄段子”,几乎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笔者曾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红色短信暖了党员心》的文章,大体是说静安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在现今党员流动频繁、教育管理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沟通、联系、服务党员,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这种短信被党员们称为。红色”短信。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外贸学院毕业的赵先生,具有多年市场广告工作经验。30出头的他,为谋求个人事业发展,于2006年9月跳槽至北京互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在赵先生收到的北京互力文化传媒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电子邮件中,邀请他担任上海办事处销售总监,并在电子邮件的附件中承诺每月的税前工资为8,000元,对个人销售业绩还可以按一定比例提成。  相似文献   

11.
云鹤 《中国保安》2008,(12):49-49
案例:保安员何云山最近接到了一条短信,短信上写道:"速往家寄1万元!急!"然后是一连串的银行帐号的数字。最近何云山家里正好有点事,老母亲前段时间检查身体,发现肺部有肿瘤,需要医院做手术切除,家里正在凑钱,因为何云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刚刚出来打工,所以家里没有管他要钱,而是由两个哥哥筹集。没想到今天收到这条短信,  相似文献   

12.
“徐老师,这里一切无恙,学生们也都很挂念您,望您阖家幸福,常回来看看。”如今已在一家民企担任总经理的徐准给记者看了这条短信,短信是不久前浪放完小的老师发给徐准的,他一直保留着。  相似文献   

13.
正新年伊始,笔者在荔浦县农村采访过程中,感受到农民移风易俗过新年的新变化、新气象,耳闻目睹了农村时尚有趣的新鲜事。短信微信拜年"新的1年已向我们走来,祝您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日子5颜6色,生活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新的祝福。祝新年快乐!"这是2016年元旦,家住荔浦县新坪镇双和村的一位农民朋友给笔者发来的新年短信。如今,不少农民用上了带摄像头的手机,于是,春节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拜年发个短信或  相似文献   

14.
正危难时刻显身手"所长,去年7月发生在那印村铜枝屯的案子,我回去会继续跟进的。"4月6日晚12时37分,正在值夜班的崇左市公安局江州分局那隆派出所所长邓波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在北京治伤的民警何宏良给他发来的微信。他看完微信,不禁心头一热:"这小子,都这样了,还惦记案子啊!"邓波知道,这条短信,何宏良只能用右眼艰难地盯着手机给他发,因为他的左眼,已经在维护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失明了。  相似文献   

15.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条谚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它告诉人们,黄鼠狼是吃鸡的,是鸡的死对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一位老师也是从小就知道了这条谚语,可是他后来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决定通过科学实验检验一下这条谚语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01,(12):52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月圆人圆事事圆满"成为最常用因此也最俗气的问候用语:通过网易开办的短信中心,4天的时间内,有将近 4万人向别人的手机发送了这则短信息?新浪?网易?搜狐及许多专业网站纷纷就"国庆中秋"推出专题短信息服务?看来,今年的另外一个双节(元旦?春节),短信拜年也许将取代电话拜年?邮件拜年成为新的拜年方式? 网站在这个假期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交流工具,更有许多人将网站当作了"度假胜地"?《北京晨报》报道说北京每天至少有几万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问中?联众公司提供的消息说双节期间每天在线游戏人数均超过16万,…  相似文献   

17.
从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成功发送开始,短信只走过了12个年头。在今日中国,短信拜年,以其快捷的联系方式、低廉的费用和个性化的服务,成为社会时尚,受到人们喜爱。为古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斑斓色彩,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审判工作31年,审判过的大大小小的民事案件就有2000多件,而离婚案在众多小案中最为常见。过去我也小看离婚案,总认为只要把好“感情是否破裂”这个关口就行,但一件极其普通的离婚案,却使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件离婚案不仅救了两条人命,还和好了一个家庭。当事双方年年都要带着礼物来给我拜年。在他们心目中,我的地位不亚于其父母。  相似文献   

19.
<正>他获得"全国卫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愿用一生的付出去实现做一名人民好医生的夙愿。"顾老,谢谢,谢谢你这样惦记,病已经好了。""顾老,我病已经好了,你的关心太让我感动了,祝您健康长寿!"……一条条短信传情,一份份感动凝聚,现年已经78岁高龄的浙江省义乌市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医生顾柏明几乎每天都收到几条患者的短信祝福,他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相融的桥梁,"人民好医生"形象定格在群众心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手机短信业迅猛发展,据最新数据统计,2002年全球短信发送总量是3600亿条,其中我国短信量达到900亿条,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发送的四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中国人发送的。可以说,手机短信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交友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但是就在人们充分享受手机短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