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完房子后,下步就要签合同,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签署正式合同前先签一个认购书,然后再签正式合同。专业律师提醒购房者切莫大意,谨防合同中挖下的陷阱。陷阱一:在认购书里没有注明因何种原因退房以及后果。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后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这本无可非议。但有时购房者在交付定金后因种种原因而无法买房时,发展商一般都只退购房款而不  相似文献   

2.
陈英凤 《人大论坛》2009,(10):40-40
北京太阳星城8幢楼的房子,预计售价达2.3万元/平方米.中石油员工却以8170元/平方米的均价团购了上千套!外界一时议论四起。对此,中石油有关负责人表示.所购房子是员工团购的,购房合同都是开发商和员工一个一个签的,其中需要贷款的也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公司没有出一分钱。(《广州日报》8月27日)  相似文献   

3.
北京太阳星城8幢楼的房子,预计售价达2.3万元/平方米,不过,中石油员工以8170元/平方米的均价团购了上千套!“听说中石油是福利分房”,“公司11500元买了8000元卖给员工”,外界一时议论四起。对此,中石油有关负责人表示,20.6亿元所购房子是中石油员工团购的,购房合同都是开发商和员工一个一个签的,其中需要贷款的也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公司没有出一分钱。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对购房者而言这句话则变成了“吃的亏多了,也就懂得了维权”。随着“交付危机”开始出现,在经过选地段、看房源、谈价格这雷打不动的老三样之后,业主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验房,这是收房前最后一个环节。可是等你签了字拿了钥匙才发现房子有问题,再要找开发商讨个说法就难了。由此可见,民间验房的市场需求是显然的。虽然目前看来这块蛋糕很大,但也需要规范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磊 《中国减灾》2012,(2X):21-23
<正>近来房子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不少开发商在销售时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放心房"、"抗震房"的牌子。然而,仅仅是承诺抗震,就能保证房子是安全的吗?建筑设计不到位、施工质量不好、室内装修不合理、使用不合理等等都会对房子造成损害,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房屋购买篇房屋抗震受关注日本地震后,所购买的房屋是否具备良好的抗震性,再次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多家楼盘售楼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很多购  相似文献   

6.
开发商为了将房子卖个好价钱,在楼书和广告宣传资料中将楼盘吹得天花乱坠,可一旦交付房子后,空中花园便成了空中楼阁。广告宣传究竟是不是合同的一部分?最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则终审判决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4,(8):82-83
踏进了这套复式结构有着乡村气息的房子。眼光未定,女主人便高兴地谈论起置家地的过程。她的表情像幅美丽的图画,引领你幻想着在那个迎春花开的季节,她是怎样开始了毛坯房的设计和装修,那裸露的泥土、灰白的钢管,冷硬而苍凉,却激发了她无限的创作欲望。 女主人在设计中掌控着充分的自由,这给予了她最大限度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正他的企业不大,但在重庆地产行业却引领了科技物联和新青年幸福社区新生活模式;他的企业不是重庆最有实力的地产品牌,但重庆一线地产企业都将他的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学习的样本。他是重庆市南岸区人大代表、幸福时光里楼盘的开发商、重庆上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章标。在重庆中小房企研讨会上,章标曾这样说:"房子对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意味着拥有了家、热牛奶、软绵绵的沙发、安心的笑容等等一切与幸福有关的事物。但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子?这是我们很多  相似文献   

9.
李先生购买别墅,交了30万元首付款,可一等15年,他都没有接到开发商的入住以及补交购房余款的通知。近期一问,才知道自己15年前购的房子已经被开发商卖给了第三人。李先生气愤至极,遂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可开发商也有话说:你十几年不交购房余款,严重违反了双方签定的合同,是你李先生的错误行为才导致合同的解除。谁是谁非?且看法官判决和律师评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精装房的交付标准并没有法律规范作出具体的要求。然而精装房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装修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空气质量等。但是如果业主与开发商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没有作出关于交付标准的特别约定,业主并不能以交付房屋的空气质量不符合相关文件规定为由主张开发商违约。类似纠纷在司法实务中日趋常见,相关装饰装修验收标准法律位阶较低且不具统一性,很难成为业主抗辩开发商的有力依据。所以,根据精装房的特点,修改并完善目前的住宅交付使用标准是保护业主权益,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购房合同上写明购买的是16.17层的房子,拿到手的却偏偏是14,15自然层的房子。而引发这一怪事的原由,竟是房屋开发商避讳“不吉利”数字跳层编号惹的祸。那么,民间避讳“不吉利”数字的习俗能得到法律认可吗?  相似文献   

12.
"  “买房,受的窝囊气还少吗?”"  “我们这些指工资过日子的人,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才买了房子,没想到,买来这么多麻烦。” 近年来,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抱怨。"  开发商的言而无信,购房者少得可怜的房地产知识,房屋买卖合同的漏洞百出,房地产业纠纷、投诉率的居高不下……中国房地产业在四面楚歌中度日如年。   “中凯现象”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在中国房地产业引起极大震撼。今年7月,由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凯现象高层研讨会”。结合“中凯现象”,与会各界人士针对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安》2012,(4):62-62
编辑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老家在外地的保安员,在单位附近租房住。合同到今年4月底才到期,可上个月13号,一个陌生人突然找到我,并让我3月15号之前搬出去。原来房东已经将房子卖给了他,他不想往外租了。我拿出租赁合同给他看,他说合同不是跟他签的,对他没有效力。还说到时候不搬,就把我赶出门。请问,他能这样做吗?  相似文献   

14.
在不断升级的楼市调控之下,一些开发商为回笼资金,掀起了新一轮降价潮。对此,不少楼盘的老业主表示不能接受,纷纷以砸售楼处、人身攻击等一些激烈的举动向开发商讨要说法。房子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的涨跌是一种市场行为,购房者以此为由要求退房,有违契约精神,无法获得法律的支持。降价潮中,如何成功退房,减少损失,下面这些案例值得购房者借鉴。面积误差可退房案例:胡女士属于改善型购房者,去年5月,她在某楼盘购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合同约定:房屋  相似文献   

15.
徐娟 《人民政坛》2013,(7):43-43
第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暨民企陇上行活动于6月19日至24日在甘肃举行。在审定活动安排时,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我们要坚持热情、真诚、勤俭、务实的原则,不搞铺张浪费;要抓履约、抓落实,原则上不签所谓"意向性协议",要签就签正式合同。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交易会、洽谈会、招商会多如牛毛,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去统计过具体场次。但有一点却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1,(20):66-66
开发商在建成小区后,保留了一幢楼房作为商场,后鼎盛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大会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物业管理区域包括以上开发商所留用的商场,由于开发商未交纳物业管理费,鼎盛物业公司认为,开发商作为合法业主,应当受到物业服务合同的约束,应如约交纳物业费,并且该幢楼是开发商于小区建设时统一立项开发建造,并统一办理房产产权证的。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3,(20):66-66
编辑同志: 开发商在建成小区后,保留了一幢楼房作为商场。后鼎盛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大会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物业管理位置包括开发商所留用的商场。由于开发商未缴纳物业管理费,鼎盛物业公司认为,开发商作为合法业主,应当受到物业服务合同的约束,如约缴纳物业赞,并且该幢楼是开发商于小区建设时统一立项开发建造,  相似文献   

18.
购房黑幕     
商品房市场“猫腻儿”多,这在几年前,还是个不争的市实,现在,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国家规范管理商品房市场力度的加大,一批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商品房市场似乎比以前规范多了,买过商品房的老百姓大多知道.在购房合同开头有这样一句看似令人十分放心的话:“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然而,事情却远非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就在老百姓千挑万选、谨慎小心地交了钱、签了合同,欢天喜地地搬进新房后,却陷入了新的烦恼中,房子住了两年多,却还不是自己的.要想成为房屋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再向开发商交纳数千元涨出面积的房款,买卖双方站在了不平等的地位,天平.似乎在最后一瞬间倾斜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成品住宅装修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试行)》日前发布,该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试行。这是我市首次对精装修住宅的质量验收问题作出明确。精装修前须先做好样板间按试行规定的解释,所谓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是指交付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套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安装到位,具备基  相似文献   

20.
"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首批“合同霸王条款”,涉及到商品房、物业、装修、金融保险、旅游、住宿、餐饮、邮政、公共运输等各个方面。说起“霸王条款”,消费者们并不陌生,比如某月手机因欠费停机,但停机不停费,月租费照收不误;买商品房,面积大小开发商说了算;商店、超市张贴的“贵重物品自理,丢失概不负责”、“本店商品售出概不退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也不得以此种方式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