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描述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革命。在这部小说中 ,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参加大革命的革命者以及他们的革命动机、革命思想、革命心理和采取的革命手段并展望了革命的前景。因此 ,研究马尔罗眼中的中国大革命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是一个极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女性积极参予了这场革命.她们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争取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其二,保家卫国,捍卫法兰西共和国的独立.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妇女同西方各国的妇女一样,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社会上的一切权利几乎全为男子所独有.大革命爆发后,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的是哲学家孔多塞.他提出“给妇女以全部公民权”.但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是法国的妇女们.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带来了法国的集会自由,从此,集会自由便在民主与秩序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本文对非大街集会、大街集会和演出3种集会形式进行了考证,论述了法国集会自由的历史沿革,指出了各种法律对集会自由的保证与制约。  相似文献   

4.
法国民法历史悠久,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首创和典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大革命期间和拿破仑时代以及19世纪末以来三个历史时期对法国民法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该书封面勒口《内容简介》:“本书以‘家庭罗曼史’指称集体无意识的家庭秩序图像,这种家庭秩序的图像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的基调。作者借着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阐述这种政治理念: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本书的论述并非沿着时间的脉络直线前进,而是在革命十年间颠来倒去地反复叙说,彻底颠覆单一观点的直线史观,  相似文献   

6.
勒庞的<革命心理学>虽然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群体心理的革命行为,但从革命概念、革命领导者、革命受众、革命原因等多方面来看,其论述都是单向度的,可以说是单向度的革命,这与勒庞所处的时代及其对时代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拉法叶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30年7月革命胜利,在40余年中,拉法叶特始终如一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君主制,主张以资产阶级的宪法限制王权、神权和贵族特权,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当时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政治要求,是符合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他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应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8.
200年前的7月14日,攻打巴士底狱的炮声揭开了法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统治了法国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被推翻了,作为这一制度的社会表现形式——封建等级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此,平等代替了特权,“人人生来具有自由、平等权利”这一启蒙学者多年来宣传的思想原则,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承认。众所周知,在革命前,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在社会生活中,封建等级制度在特权等级和平民之间,划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特权等级,即占全国人口不足  相似文献   

9.
埃德蒙·伯克与托马斯·潘恩是18世纪的著名思想家,分别代表着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两大思潮。二者思想中保守的理性主义与乐观的理性主义、代际契约观与股份契约观、混合制政府观与代议制政府观、民主悲观论与民主乐观论等方面的对立,充分体现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激烈论战中。  相似文献   

10.
塔列朗是法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大动荡的年代里,塔列朗曾先后为6个不同的王朝、政府服务,因而以“权变”著称于世,成为历史上争论颇多的人物。在我国,研究塔列朗的专著目前尚不多见,只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小丛书》中一本比较简要的塔列朗传记。在这本传记里,作者以《投机革命的主教》为题,介绍了塔列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表现。我认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中,旧制度在法国塑造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权威,使法国摆脱了分裂的传统国家结构。然而,旧制度在推动法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只注重权威的塑造,而忽视了社会的自由诉求。旧制度抛弃了欧洲的自由传统,从而导致大革命的爆发。大革命回应了社会的诉求,但又侵蚀着国家的权威。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国家权威与社会自由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国家理性试图在二者之间进行规范与平衡,必须兼顾权威与自由的双重特征。现代化的国家建构必须塑造有效的国家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是中共领导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大革命时期该刊共出版168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留下了240多万字的思想财富,发行量最高时达3万多份,是这一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中国青年》以指导中国青年革命为宗旨,编辑队伍精干,刊载内容丰富,稿源充足,栏目广泛,出版发行成绩显著,作者与读者遍布海内外,文风激情热烈又不失冷静持中,其停刊是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之使然。《中国青年》是一个成熟的革命刊物。  相似文献   

13.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国的预审制度与纠问式诉讼相伴而生,而非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法国的初级预审既具有侦查性,亦具有司法裁判性;既是侦查程序,又是起诉审查程序。侦查是法国预审法官的重要工作,但这种侦查具有启动的被动性,预审法官在侦查中居于中立地位,其侦查活动带有明显的司法性。研究法国的预审制度,对重构我国的预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年前的7月14日,法国巴黎革命群众的胜利欢呼伴着巴士底狱倒塌的沉闷轰响,震撼了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层层高涨的法国大革命浪潮使各国进步人士兴奋不已,他们高声赞美:“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华特森:《乔治三世时代》,牛津1960年版第361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淡化了对那些惊心动魄事件的记忆,越来越深刻地悟出这次大革命的真谛,越来越清晰地注视到它高举的旗帜:自由、平等、博爱。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反思了英国自由诗理论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片面解读,梳理了象征主义之后的新生代诗学对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弗林特的重要影响,并以弗林特为媒介,研究庞德、奥尔丁顿、洛厄尔等人对法国诗学的接受和调整。文章认为,法国新生代诗学的“节奏常量”、“调子”理论影响了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而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又促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对自由诗节奏特性的寻找。这种影响关系的研究对于理解英美自由诗与法国诗学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法国第五共和宪法是1958年颁布的.纵观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今跌宕起伏的宪法史,法国先后经历了15部形态各异的宪法,但几乎没有采取正常的修宪途径,遂遭遇了剧烈频繁的宪制变迁与政体更替.大革命的另一种后果就是法国形成一种压制司法权力、禁止司法审查的反司法传统,或者说对“法官统治”的长期敌视.以至于数次制宪及宪制变迁中,从宪法文本到宪政实践,司法的地位与空间都受到了严重挤压,司法很难、也没有担负起守护宪法的角色.不过,1958年宪法委员会的创设成为法国宪政传统的分水岭.20纪70年代起,以宪法委员会为代表的司法力量开始在法国宪政进程与政治决策中展现出关键角色.法国2008年7月修宪,涉及宪法条款多达40余项,影响深远,尤其是从宪法规范上——如新增第61-1条款——扩张了宪法委员会的权能,使它更像一个宪法法院.尽管法国曾经的宪制变迁显得杂乱无章,但如今以宪法委员会为平台,围绕宪法,运用违宪审查,通过宪法解释,促进政治-法律-司法进程之间的互动,联合政治与司法技艺来确保制度变迁与价值形成的连续性、有序性、共识性和正当性,正在催生出法国宪政某种强劲的新面向与趋向——即司法政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法国是职业私人侦探所的发源地。法国私人侦探行为呈延伸化和严格化趋势。从私人侦探中折射出来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刑事法律问题,如行为的发展规律,调查行为(包括查询、询问、跟踪、监视等)的界限,对调查行为的授权和监督以及私人侦探与其他人员的关系问题,都值得深究。法国私人侦探与司法警察之间存在着合作与对抗的关系,而与律师之间则是"天然搭档"。  相似文献   

19.
民主在近代社会成为竞相追逐的理念,但这与自由的观念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法国大革命之后,该问题更为尖锐、深刻。民主与自由是否可以相容备受争议,民主所带来的暴政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民主的信念。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给予了正面回答,充分肯定了民主的价值,并对民主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寻求如何在民主时代保持、发展民主,最终实现其自由的理想,从而实现对于民主与自由之间的张力的解释。即使在现代社会,如何处理好民主与自由的关系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托克维尔作为研究该问题的先行者,他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国式半总统制政体与其政治文化的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路径依赖和特点,其之所以形成迄今较为稳定的半总统制政体,根本上是由于法兰西特有的政治文化作用的结果。法兰西政治文化具有多元、对抗、激进的特征。文章试图阐释法国式半总统制政体、政治文化与法兰西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即正是基于法兰西的民族精神,才产生了法兰西特有的政治文化,从而形成了法国式半总统制政体。本文认为,由法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国民思想根源以及法兰西民族的性格三方面力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法兰西的民族精神是法国式半总统制政体政治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