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中美会议主席联合报告(1997年11月21日,北京)认识到中美两国开展防灾减灾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在1997年3月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和美国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主持的中美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双方商定召开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中华人...  相似文献   

2.
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共同组织召开的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9~22日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吉本斯博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国家科委副主任邓...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上的讲话詹姆斯·贝克(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局长)1997年3月份,我有幸陪同戈尔副总统访问北京,参加了中美环境与发展论坛。在那次会议中,我们双方讨论到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问题,认为这对两国经济来说非...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1999,9(3):1
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主席及各位代表:欣悉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谨致热烈祝贺。中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确立了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经济建设与减轻自然灾害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救助能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98年,中国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1999,9(3):2-3
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与会的各国、国际组织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在北京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人类谋生存、求发展,面临的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共聚北京,讨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交流在救灾、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的运作机制对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对"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各国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与会的各国、国际组织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北京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在北京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人类谋生存、求发展,面临的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共聚北京,讨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交流在救灾、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的运作机制对自然灾…  相似文献   

8.
糜佳 《中国减灾》1999,9(3):4-6
尊敬的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有此机会代表副秘书长德梅罗先生在此致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开幕词。由于科索沃问题,德梅罗先生在最后一刻无法前来,为此,德梅罗先生深表遗憾和歉意。1998年12月,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就已酝酿召开这次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联合国热烈欢迎各位,并衷心希望各位能充分参与进来,就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分享你们的经验,探讨扩大政府间技术交流的途径。此次与会人员有39位来自20个国家,32位来自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和国际组织,还有56位来自…  相似文献   

9.
城建短波     
城建短波《震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为执行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附件三"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协调工作会谈纪要1994年─-1995年计划,由中国建设部抗震办公室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共同组织的《震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代表团团长范宝俊在世界减灾大会上的发言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土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对“减轻自然灾害世界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本次会议主席及主席团各位成员的当选表示诚挚的祝贺;对此次会议组织者、东道主日本国政府和横滨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自然灾害评估及综合减灾对策系统》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周建国(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我国自1989年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我们很高兴又有机会和来自挪威...  相似文献   

12.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十年来,联合国有关方面在推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就。对此,中国政府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确立了减灾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89年4月成立以来,在制定国家的减灾规划和减灾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  相似文献   

13.
舒暲 《友声》2005,(1):25-26
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2004年10月8日在北京举行。为了延伸以发扬斯诺精神为主旨的中美民间交流活动,将友谊扩展到共同关心的事业中去,中美双方商定,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和交流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生命科学诸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秘书处关于纪念1995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活动的安排和建议1995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主题: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1.背景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236/44号决议,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  相似文献   

15.
王莹莹整理 《中国减灾》2010,(11):F0002-F0002
2010年10月13-15日,亚洲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亚洲的减灾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减少自然灾害风险良策。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6.
由福建省科协、省自然灾害防御研究委员会联合省保险公司和有关学会共同召开的“福建省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于1991年9月26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水利、气象、地质、农业、林业、地震、地理、环保、农机、铁路、航海、保险、消防、电力、测绘、土建、水土保持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的专家、教授80多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哈里森主席美中友协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应美中友协哈里森主席的邀请,我很高兴出席美中友协第9届“美中关系研讨会”。在中美联合公报签订25周年之际,与美国各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回顾中美关系所走过的25年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洋彼岸,有这样一位热心人,为了促进中国现代陶艺的国际交流,10多年间30余次奔走于中美两国,其间曾10多次来中国瓷都景德镇,探寻民族陶艺之根,传播现代陶艺之种。他,就是旅美台胞、著名陶艺家李茂宗先生。今年8月,李茂宗先生来景参加“高岭国际陶艺研讨会”,笔者在南昌拜访了他。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召开1995年自然灾害趋势预测研讨会山东省救灾协调小组、省民政厅、省抗灾救灾协会、省人民保险公司、省科协和地震学会,日前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山东省1995年自然灾害趋势预测研讨会”。省有关学术团体、职能部门和经济部门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中...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11,(12):37-38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是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